第191章 请殿下回答!(1 / 2)

加入书签

“……”

    随行的太子冼马郭振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这位太子的脑子究竟装了些什么东西?

    以前上朝的时候,刘据从来没有表现的这么积极。

    怎么到了参加“废立太子之议”的时候,反倒表现的比任何人都要猴急?

    再说了,去这么早有什么用?

    不到时辰,谁也不可能提前进入宣室殿,只能在南司马门外驻足等待。

    到时候除了主持这场朝议的丞相赵周和御史大夫石庆之外,剩下的几乎都是弹劾或反对刘据的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

    和这样一群人站在一起等待入殿,难道刘据就一点都不觉的尴尬?

    尴尬……

    当刘据来到金马门外的时候,气氛的确十分尴尬。

    那些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大多都是第一次参加朝议,对这场朝议自是极为重视,甚至视为此生最大的荣誉,因此来得比刘据还要更早。

    非但如此,他们还随身携带着提前多日便写好的简牍,上面全都是抨击刘据的内容,可谓引经据典谈古论今,从各个角度将刘据定性为了一个德不配位的十恶不赦之人。

    甚至一卷简牍根本装不下,有些人还像此前的董仲舒一样,背上了沉重的木盒。

    这些人虽然不多数都不认识刘据。

    但是看到刘据的年龄,再瞅见他身上的朝服,便立刻确定了他的身份。

    于是。

    “歘欻欻!歘欻欻!歘欻欻(chua四声)!”

    一道道目光在刘据出现的那一刻,便立刻如同箭矢一般集中在了他的身上,万箭穿心。

    这些人的目光很是不善。

    有的鄙夷,有的愤怒,有的审视,有的敌对,有的胸有成竹,有的幸灾乐祸……

    然而刘据却只从这些人的眼中看到了清澈的愚蠢。

    这些人有不少已经上了年纪,头发都已花白,早就该知天命了。

    就算最年轻的看起来应该也已经过了而立之年。

    可是他们依旧自命不凡,依旧能够被舆论随意调动情绪,依旧被人当了枪使还不自知……可怜。

    对此。

    刘据只能对他们报以发自内心的同情。

    至于这尴尬的气氛,刘据倒并不在意,心中甚至还有一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豪放感觉,想起了后世一幅“你是想做一辈子懦夫,还是一秒钟英雄”的配图。

    “见过殿下。”

    还是有两个人在刘据到来之后主动迎了上来,来者正是丞相赵周和御史大夫石庆。

    这两人其实还有一个共同的身份,都是太子太傅。

    不过这个时代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不同,太子太傅通常只是一种荣誉职称,不像太子少傅一样与太子深度绑定,因此也不会受到太子牵连,除非平日走的太近。

    “赵公,石公。”

    刘据还了一礼,笑呵呵的道,

    “看来我还真是犯了众怒,今日这些人的准备相当充分,只差驾驭牛车一车一车的往宫里拉简牍了。”

    赵周与石庆闻言尴尬一笑,石庆顺势问道:

    “不知殿下是否为这次朝议做好了准备?”

    说着话的同时,他还偷偷瞄了刘据手中的象牙笏板一眼。

    只见象牙笏板上一片空白,甚至白的有些晃眼……

    “没什么好准备的,我这次只带了一颗接受批评的心和一张承认错误的嘴,其余的就交给天意吧。”

    刘据笑的十分豁达。

    然而这份豁达在赵周与石庆眼中,却只显得天真愚蠢,显得没心没肺,甚至还不如这群浑身酸气的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

    他们毫不怀疑。

    如果刘据今天是带着接受批评和承认错误的心态来参加这场朝议,那完全就是羊入狼群。

    别看这群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满口仁义道德,真要给了他们踩你的机会,他们立刻就会告诉你什么叫做杀人不见血,什么叫做吃人不吐骨头,但凡动一下恻隐之心,那都算他们心里还有那么一点仁义道德。

    两人随即对视了一眼,又由赵周上前说道:

    “殿下,今日是朝议,所谓朝议便是与会双方各持己见议论辩驳,因此殿下无论有什么想说的,都可以畅所欲言。”

    “朝议结束之前,对错尚无定论,何来接受批评和承认错误的道理?”

    “另外殿下应该还不知道,这次朝议陛下并不参与,只由几名近侍在旁做个见证,殿下不必有所顾忌。”

    这话说的已经不能再明白了。

    今天陛下又不在,你千万不能怂,至少不能任由这群太学儒生和贤良文学攻击,你必须得支棱起来,该反击的地方一定要反击。

    “多谢二位太傅提点,我心中有数。”

    刘据觉得没必要和这两个人解释太多,于是施礼表示感谢。

    “那就好,那就好。”

    赵周和石庆闻言方才露出安心的表情,垂首还礼。

    要说他们此举是真心关心刘据,又或是站队刘据,这倒还远远谈不上。

    事实上,他们还是保持中立的立场,尤其是石庆那口不粘锅。

    现在说这些话也不过只是些场面话罢了,无论如何刘据现在都还是辅政太子,于礼于节都不能对他不敬,否则容易授人话柄。

    至于这场朝议的结果,他们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别说刘据如今才十七岁,见识和学识都有不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