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夜遁沧州(2 / 2)

加入书签

而宋江刚走不到片刻,黄安便已带着大队人马赶到,朱仝、雷横二人对视一眼,便迎上前去,言道已经搜过宋家全庄上下,并无宋江身影,也讯问过宋太公,据宋太公所说,宋江日间确实回到过庄上,但只是找了宋清,兄弟二人便即出庄,不知奔何处去了。

黄安当然不信,又亲自带人重新搜查了庄子,自是一无所获。

朱仝又道,据说宋江与三处人最好,分别是梁山小王庄王伦处,青州清风寨小李广花荣处,以及白虎山孔太公庄上,宋江极有可能会投奔这三处去。

黄安闻听大喜,着实勉励了朱仝几句,便当即将人马分作三路,由自己及朱仝、雷横分别带队,向这三路追去。

而宋江、宋清兄弟二人辞别了朱仝、雷横,一路纵马狂奔,不敢稍作停留,直接离了山东,投到柴进的浩然庄上,也正巧得遇王伦与武松等人。

听了宋江的讲述,旁人倒也罢了,只是安慰劝酒而已,王伦心中却是一震,如按水浒传中所说,这晁盖等人七星聚义,智取生辰纲之事,应该是发生在林冲雪夜上梁山之后,最快也要在明年夏天之时。

怎的却提前了这么许多,只在今年秋天便即发生,而且负责押运生辰纲的也由原来的杨志一人,变成与索超一起,由二人共同押运。

看来现在很多事情的发展已经脱离了水浒传所描述的轨迹,如潘巧云及阎婆惜之死,呼延灼带兵围剿晁盖等事,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如今已经不能再按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去推算以后事态的发展了。

现在呼延灼与何涛已经带兵去红叶庄围剿晁盖,按照晁盖之前在梁山之时对自己说起的想要囤兵蓄势之意,作为东路绿林总部的红叶庄,可是无险可据,所以晁盖必定不会在红叶庄死守。

而按照晁盖之前的设想,他所中意的囤兵蓄势之地就是梁山,若是如此推算,这晁盖只怕是要借此机会移师梁山,以梁山的山势天堑对抗官军,然后再招兵买马壮大势力,以图后效。

只是如今自己不在梁山,山上众位头领未得自己命令,定然不会轻易让晁盖的兵马上山,说不定还会发生冲突,而呼延灼当世名将,极会用兵,必定会等到梁山与绿林杀得两败俱伤之后,再借机坐收渔翁之利。

王伦想到此节,心中不由大急,便连忙将想法与宋江、柴进说了,宋江、柴进也是大吃一惊,均觉此事已是极其严重,弄个不好,梁山与绿林两股势力都会被官军借机灭了。

王伦担心梁山形势,不敢再行耽搁,就立即向柴进辞行,要连夜赶回梁山,柴进也知事态严重,便不再留,又叮嘱王伦路上小心,见机而行。

宋江、宋清兄弟二人留在柴进的浩然庄,王伦则与萍儿、小舞、小虎、杨雄、石秀、郝默、阿奇,以及萍儿新收的侍女迎儿连夜赶往梁山,武松因为要回山东寻找兄长武植,便与王伦等人同行。

王伦心中忧急如焚,何涛是在八月初时出的兵,到现在已是过去了大半个月的时间,不知事态已经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只盼吴用、朱武等人能够冷静分析形势,不要让梁山与绿林盟发生火并内斗才好。

王伦等人一路快马疾行,待等得赶到济州郓城时,已是九月份了,武松自回清河县去寻找兄长,王伦等人则在郓城穿城而过,直奔梁山。

过了郓城,官道之上已是商旅断绝,人迹皆无,等离得梁山近了,王伦等人不敢再走官道,便隐身于山林之间继续赶路。

到了梁山左近,王伦等人从山林高处远远望去,只见梁山山下早已扎起一座偌大的营盘,小王庄内也已升起官军旗帜,正南关前更是杀声一片,战鼓震天,显是官军正在攻城。

梁山三面环水,要想从旱路上山,就只有山南一条路,而王伦到梁山之后便在此处修了一座关城,关城东西连着八百里水泊,关城城墙高大宽阔,城楼高耸,极是易守难攻。

此时官军攻城甚急,云梯、楼车等攻城器械全都架起,无数官军正在攀援而上,而城上的梁山守军则以弓弩、灰瓶、滚木、雷石、火油、毒汁还击。

攻城官军多数还未到攀到一半,便被击落城下,少数爬上城去的,也是刚刚登上城头,城楼内便会有梁山守军持枪冲出,将这些官军刺死在城上。

官军攻了半个时辰,关城未破,攻城官军却已是死伤甚众,官军营中终是响起鸣金锣声,攻城的官军如蒙大赦,潮水般向后退去,也有人将伤兵抬回营去救治。

关城上的梁山守军则趁机射出火箭,将攻城的楼车尽数烧毁,又将云梯拉上城去。

王伦站在高处眺望,却见官军攻势虽急,但显然奈何不得梁山,看来山上朱武、史进等人倒也守城有方,只是不曾见到晁盖的绿林人马,也不知绿林盟是否已与梁山发生过冲突,还是已经到了山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