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发配大名(2 / 2)

加入书签

四周围观的民众百姓,见杨志杀死了牛二,个个吓得面如土色,只发得一声喊,当即四散奔逃。

杨志一刀劈死牛二,心中也是无比懊悔,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是没用。

杨志深吸了一口气,将宝刀收入鞘中,又向周围百姓抱拳拱手,朗声说道:“众位高邻慢走,请听洒家一言,在下姓杨名志,只因生活所迫,才不得以在此卖刀,不想这牛二却要夺俺的宝刀。

洒家万般无奈之下,失手杀了这厮,此事与众高邻无关,洒家自去投案自首,只求众高邻给洒家作个证言,说明今日事情原委,洒家感激不尽。”

杨志说罢长揖到地,拜了四方,一众百姓民众见杨志说话,也都定下神来。

有几个老成持重的便走上前来,也向杨志行了礼,说道:“壮士莫慌,这牛二本就是这汴梁城里的一霸,常常祸害街坊百姓,我等都是深受其扰,苦不堪言,今日壮士杀了这牛二,也算是为民除害,我等愿陪着壮士去到开封府衙,为壮士证言。”

杨志心下感激,谢了众百姓,众百姓便一起簇拥着,陪送杨志到了开封府衙,时迁也混在百姓之中,跟着进到大堂。

开封府尹听人击鼓,便升堂问案,等问明了事情缘由,查清杨志身世,心中却着实感叹,可怜这杨志本是将门之后,奈何命运如此多艰,今日竟然落到这等地步。

而这牛二本是当地的一大祸患,杨志杀了牛二,也算是为民除一大害。

杨志又是忠良之后,这府尹便有心想要成全杨志,但杨志毕竟是犯了杀人重罪,不好轻易开脱,这府尹与衙内孔目文案商议了之后,最终定了一个杨志卖刀,遇有泼皮牛二无赖夺刀,二人争执,误杀牛二,刺配大名府充军之罪。

开封府尹当厅押了文牒,将那柄杀人宝刀没入府库,着文墨匠人在杨志脸上刺了两行金印,再取一面长枷枷了,又免了那二十脊杖,派下两名防送公人,即日将杨志押往北京大名府。

杨志由两名防送公人押着出城,一路尾随的时迁却未便走,而是等到夜间,悄悄去到那开封府的府库之中,轻车熟路地取了杨志的腾日宝刀,才连夜出城追赶杨志。

而杨志剌配北京大名府,虽是心绪低落,暗自神伤,但好在临行之时,州桥左近百姓因为感念杨志除害之恩,便自发为杨志凑了些盘缠,尽够杨志路上用度。

那两名防送公人也知杨志是个可怜之人,在路上也未难为于他,所以一路倒是平安顺利,不日间已到了北京大名府。

北京大名府是河北节度使府的治所所在,当今的河北节度使便是东京当朝太师蔡京的女婿梁中书,这梁中书在大宋河北一路,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可说是权势滔滔,只手遮天,再无二人。

这日梁中书升厅问事,正有东京防送公人押着杨志报到厅上,梁中书早年在东京时便认得杨志,此时看了文书,便问杨志情由。

杨志便将高俅不容复职,自己银钱用尽,不得以当街卖刀,而后误杀了牛二之事如实相报。

梁中书对这些事根本毫不在意,又素来知道杨志之能,只想着将杨志收作心腹,便当厅给杨志开了枷,着那两个防送公人回去复命,却留杨志在身边听用。

梁中书要收服杨志,得一心腹,就想寻机施恩与杨志,抬举杨志在军中任个官职,却又担心帐下众军不服,便传下军令,教军政司告示节度府麾下军校,于明日在东郭门外校场进行演武试艺。

当日晚间,梁中书便将杨志唤来,对杨志道:“本官知道你是将门之后,杨老令公的嫡亲子孙,不忍见你沉沦,想要抬举你在我军中任个副牌,也好有个吃穿用度,只是不知你武艺如何,能否服众,让我也好有话说。”

杨志见梁中书有保举之意,心中欢喜不已,连忙叩拜在地,说道:“恩相在上,小人自幼学得家传武艺,每日勤练不辍,当年也曾应过东京殿试武举。

虽不敢自夸,但也绝不会让恩相失了颜面,此次得蒙恩相提携,如同拨云见日一般,心中感恩无以复加,杨志若得寸进,必结草衔环以报恩相。”

梁中书见杨志如此上道,心中高兴,便当即赐下一套衣袍铠甲,又好生勉励杨志用功。

第二日一早,正值云清气爽,风和日暖,大名城内九声炮响,东门大开,梁中书亲率河北节度府众将摆队出城,直奔军营校场。

校场上众军早已排列兵阵,军容严整,盔甲鲜明,只待梁中书检阅。

而时迁扮作一名小卒,也混进行伍之中,趁人不注意之时,便攀上旗斗,缩身进去。

过不多时,只见辕门大开,梁中书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两排官员,指挥使、团练使、正制使、统领使、牙将、校尉、副牌军等,排列得整整齐齐,前后左右又围着一千名亲军护卫。

时迁在旗斗上看着,心中却暗自冷笑:“这时看着倒是甚有威风,只不知是不是个银样蜡枪头,你这里已是大宋北部边疆,若是遇到了那大金铁骑,又能有几分成色。”

此时梁中书率领众将已至演武厅前下马,梁中书阔步进得大堂,登高而坐,一众将官排列两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