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章 太子赵恒(2 / 2)

加入书签

“是啊!”赵恒下意识地应了一声,忽又回过神来,转头看了王伦一眼,苦笑道:“想不到一个小小的暗影

卫也在谓我何忧。”

王伦却并不在意赵恒语气中的嘲讽之意,又追问了一句道:“敢问殿下,以当今的天下形势而论,这四件事中应以哪一事最为紧迫?”

赵恒转过身来饶有兴致的看着王伦,心中也是有些奇怪,这个暗影卫怎地如此大胆,竟然敢问这种家国大事。

但赵恒今天的心情似乎不错,当下也没有生气,便仍是笑道:“你不过是个闻风奏报的小吏,怎么竟也关心起这等国家大事来,也好,那你倒说说看,这四件事中哪一件最是迫在眉睫?”

“回禀殿下。”王伦向赵恒行了一礼,才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臣奉命观察天下民情,为圣上奏报风闻,是小臣的职责所在。

而殿下所问的这四件事,虽然都是关系到我大宋国本以及江山基业的至要之事,但凡事皆有轻重缓急,就以当今天下形势来看,能动摇大宋根基的就只有一事。”

“哦?”赵恒见王伦对答如流,立时有了兴趣,便问道:“那你到说说看,最急的是哪一件?”

王伦道:“这四件事中的第一个是山东绿林,如今这绿林梁山虽然日渐势大,又屡挫王师,然据小臣探听民情所得,这绿林梁山虽然占了一方水土,但却也从未做过任何害人扰民之事。

而且绿林梁山的两任首领,宋江、王伦皆有招安之意,也都想为国家出力,只是因为朝中有人阻塞言路,使得绿

林梁山的人报国无门,所以这山东绿林不但不会为祸国家,如果朝廷举措得当,反倒会得一大助力。”

赵恒点了点头道:“这绿林梁山的事,我也多听手下人于我说过,据说现在梁山上的绿林总盟主,已经换成了王伦,而且这王伦一早便是那梁山的大头领,也确实未曾听过此人有过什么恶行。

若这王伦当真是有意招安,且有为国报效之心,我倒是可以在父皇面前为他说几句话,也算为国家觅一良材,嗯,你再说第二件。”

王伦与柴进对视一眼,道了声是,又继续说道:“至于第二件陇右通贸,不外乎是为了补充江南赋税的损失,而这西边的财路能否起到作用,却是要看大宋的国势如何。

若大宋国势强盛,西域诸国便自会望风而来,商路也就自然通畅,但若大宋国势衰落,无法震服四夷,那即便商路通了也是无用,也必会被沿途各国把持,大宋又能从中获利几何,所以陇右通贸之事,只能作为远图,当务之急仍应是发奋图强,振兴大宋国势。”

赵恒点头道:“继续说。”

王伦道:“至于江南方腊与燕云故地其实是一件事,此二者皆是能够威胁到大宋国本的要害之处,虽然现在方腊已降,但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必定是不肯真心臣服,如今方腊看似偃旗息鼓,其实不过是想要以退为进,观望形势变化而已,一旦天下有变

,那方腊便必会再次兴兵反叛。

而方腊所观望的形势便是燕云之地,而燕云之地真正的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收能够回故汉十六州,实是在于大金国会有何等动作。

大宋与金国之间虽有盟约,但金国新兴,绝不会只甘心于固守北境苦寒之地,早晚必定是要寻找借口撕毁盟约,进而南下攻宋,夺取大宋江山。”

王伦说着,抬眼看了一下赵恒的脸色,见赵恒只是凝神聆听,未见什么异常,便又继续说道:“而大宋若能将大金一战击退,甚至一鼓败之,则必可国威大涨,形势日强,由此那方腊也定不敢再生造次之心,那时方腊不服也得服。

至于其余山东绿林以及陇右通贸二事,到时也自可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所以现在最紧要之事,便是大宋能否抵敌得住大金的攻击,而要做到这一点,却是需要圣心决断,采纳忠言,使得上下一志,万众一心方可。”

王伦说完,赵恒却已是眼中放光,竟是不自禁地轻轻鼓起掌来。

随即赵恒便大笑道:“真是看不出来,一个基底小吏,竟然能有这般见识,让你待在暗影卫当真是太过屈才,你叫什么名字,等中秋节时一过,我便要向父皇举荐你,也算为国求才。”

王伦向柴进使了个眼色,随后便躬身答道:“小臣名为王进义。”

王伦随口胡诌,将自己与卢俊义、柴进三人的名字合在一起,报了个假名

赵恒嗯了一声,却是并未在意,只是又转向柴进问道:“我看你相貌气质也是不凡,你叫什么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