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进京勤王(2 / 2)

加入书签

这些武林精英只要稍加训练磨合,便必能打造成一支中坚铁军,王伦又岂能轻易放过。

王伦当下毫不犹豫,便命花荣、秦明、石秀三人立即转到中原义军,辅助史文恭领军,花荣、秦明原来的职位则由刘唐、徐宁顶替。

而后史文恭又更是要求,想要将中原义军划归至梁山军团建制,交由王伦统一指挥。

这等送上门来的好事,王伦又怎会不同意,王伦当即便任命史文恭为梁山军团中原义军军长,石秀、秦明为副军长,花荣为军师长,中原义军下辖三个师,总共三万人马,由花荣、秦明、石秀三人各领一师,其余多出的几千人马,则补充编入到兵力受损的梁山军团其他各部。

梁山军团只在滑州休整了一日,便未再多做停留,第二日就立即开拔,而此时已有滑州百姓陆续返回,远远看见梁山军团的旗号,无不喜极而泣,一众滑州百姓纷纷牵牛担羊,赶来劳军。

王伦率领大军离开滑州之时,众百姓依依不舍,伏在路旁哭泣相送,尽其所有以资军用,但滑州百姓本已贫苦至极,王伦又怎舍得再耗费百姓钱粮,本待不受,但实在难却百姓的拥军之情,便只得百中取一,以慰众人之心。

梁山军团离了滑州,一路疾行,日夜兼程之下,已距东京不远,王伦传令大军扎营休整,便即有军情送到中军大帐。

王伦在军报上

匆匆看了一眼,便随手扔在地上,吴用俯身将军报拾起,念道;“金军已经兵抵汴梁,皇帝赵佶惧战退位,传皇位于太子赵恒,改年号为‘靖康’,而已是太上皇的赵佶则逃出东京,避祸南京应天府。

赵恒登基为帝之后,便随即罢免太师蔡京,太尉高俅,大将童贯等重多前朝权臣,而原太子府班底,如李邦彦、李悦、吴敏、唐恪、耿南仲等人则俱被启用,并委以重任。

同时为加强京城防御,赵恒又任命李纲、张叔夜为汴京守御正副使。

其后金军前锋兵临汴梁城下,赵恒却不听李纲、张叔夜凭城坚守,待兵勤王之策,偏信李邦彦等人之言,派遣由临时在京畿附近征调的厢军以及民夫拼凑成的两万禁军,外加三万御营亲军,共计五万大军出城迎战金军。

结果被金军大将完颜昌所率的一万前锋一战击溃,五万禁军当场折损大半,其余侥幸败回城内,而御前领军大将党世英、党世雄、鄷美、毕胜等十余人尽皆战死。

现在金军已将汴梁城四面围住,日夜攻打,幸有李纲在汴梁城内发放檄文,号召全城百姓共同守城御敌,又有张叔夜用兵有方,指挥得当,率领全城军民誓死抵抗,才不致被金军攻破城池。”

吴用读完军报,帐中众将无不破口大骂,骂老皇帝赵佶毫无骨气,为保自己性命,竟然弃东京万千百姓的死活于不顾,外逃南京

避祸,也骂小皇帝赵恒偏听偏信,不纳忠言,跟他爹一样是个糊涂蛋。

“骂人顶个屁用。”王伦等众人骂得够了,便来到沙盘前,看着沙盘上聚沙而塑的东京汴梁城,说道:“多说无益,痛快痛快嘴就得了,唯今之计,只有尽快赶到东京,无论如何也要解了东京之围,东京汴梁一战,我们不为皇帝,只为汴梁城中的万千百姓。”

“今日全军驻扎休整,养精蓄锐。”王伦将手中的小红旗往沙盘上的汴梁城头一插,沉声喝道:“明日兵发东京,与金军决死一战!”

汴梁城外,十万金军早已将汴梁城围得水泄不通,更是已经接连攻打了三日,但这东京汴梁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城,城高池阔,墙厚关坚,城里的宋军也是守城有方,又极有韧劲,绝不似前几日在城外野战之时那般废物,三日来竟连城头都未登上过,反倒是折损了不少士兵。

这两日金军帅府忽又传下军令,全军停止攻城,围而不打,各部诸军只在原地待命,所以金军士兵也是难得轻闲,便都在营中休整,每日不过是喝酒吃肉,溜马练箭。

这一日,在大营外巡哨的金军斥候巡完了营,人马俱闲,便躺在草地上休息,正在无聊之时,却忽然感到身下的大地震颤不已,这些金军斥候都是从军多年的老兵,经验极是丰富,立即便判断出这是有大队人马正在行军,而且人数众多

,绝不下数万之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