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兵抵大名(2 / 2)

加入书签

王伦新婚,但蜜月尚未过完,边报却已送到了节度府,林冲、杨志分别从沧州、大名府送来军情,金国已经兵分两路再次侵宋

金军东路统帅仍是完颜宗望,又以完颜宗弼、完颜宗庆、完颜昌、完颜著吾等人为大将,以汉人时立爱为军师,统大军二十万,现在已经兵出榆关,进驻燕幽二州。

对此王伦自然已是早有准备,随即便传令林冲、杨志务必坚守城池,力保沧州、大名两地不失,同时

又传令其他各大兵团将领,要做好大军随时开拔的准备,只待朝廷传下勤王圣旨,便立即西进增援。

其后的军报更是如雪片般不断飞来,先是林冲上报,金国幽州守将,原宋、辽叛将郭药师已经率军进抵沧州,在沧州城外三十里扎下大营,但现在却只是凭营固守,并不攻城。

林冲随即便明其意,郭药师一军此来只是要将沧州兵马阻住,使得林冲不能前去增援大名府,而金军的意图与上一次攻宋一样,都是要经过大名,然后直取东京。

林冲当即率军出城,主动向金军发起进攻,试图突破郭药师的大营,然而这郭药师虽是几经易主,其志不明,但用兵却也真有独到之处,直将大营守得坚如磐石一般,林冲连续猛攻三次,均是无功而返。

林冲攻营不成,便在营前叫阵,大骂郭药师朝秦暮楚,摇摆不定,明为汉人却甘愿做金人鹰犬,如此背逆祖宗,有何颜面去见郭家先烈。

林冲之所以要如此辱骂郭药师,并提及郭家祖上,却是因为郭药师本是前朝大唐一代名将郭子仪的后人,郭子仪在唐朝安史之乱中,力挽狂澜,平定叛逆,挽救大唐江山与即倒,延续大唐国运百余年,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在宋时更是入选武庙七十二名将,可说是世代武人之楷模。

而郭药师却先入仕于辽,辽灭之后则投宋,但随着金国崛起,势力大涨,却又转

投了金国,郭药师为保一己之身而数易其主,观其所为,确实是丢尽了祖宗颜面。

但郭药师任凭林冲如何挑衅,却只是坚守不出,更是连面都不露,现在沦州两军对峙,已成相持之局。

沧州兵戈不交,平静如水,大名府却已是白刃相加,激战正酣,在杨志给王伦送出第一份军报之后的第三天,金军前锋便已抵近大名府城下。

此次领兵的金军先锋大将仍是完颜昌,完颜昌率军刚刚到达大名城外,正要准备安营扎寨,便忽听雷声动地,烟尘遮日,却是已有大队重甲骑兵从侧翼冲杀过来。

这支骑兵正是呼延灼率领的铁甲连环马军,原来早在完颜昌未到大名府之前,杨志就已经算准了金军行程,当即便命呼延灼伏兵于城外,现在见金军初到,呼延灼便趁金军立足未稳之时,立即率军杀出。

完颜昌见伏兵四处,不由大惊,立即传令全军结阵,向呼延灼部发起反向冲锋,但呼延灼所率铁甲连环马军俱是重装骑兵,而完颜昌部先锋都是轻骑,铁甲连环马阵冲突起来势如雷霆,又怎可阻挡。

完颜昌所率轻骑先锋虽然弓箭犀利,未曾接敌便已开弓放箭,但铁甲连环马军人马俱有重甲护身,普通弓箭根本无法伤及,只待两军稍一接触,完颜昌部便已抵挡不住,立即溃败下去,所幸完颜昌部皆是轻骑,便仗着马快,直退出一百里外,等遇着后

续金军大队,才算止住溃势。

而呼延灼见金军大队人马已到,又有铁浮屠已经压上前来,便立即传令收兵,退回大名城内,升起吊桥,关闭四门。

呼延灼进城后登上城头,杨志、关胜早已在城楼上观战,关胜见金军先锋退走,便以掌拍击城墙垛口,大笑道:“打得好,也算是为索超兄弟报了去年的一箭之仇。”

杨志却未说话,只是举起王伦发明的“望远镜”看着远方,只见远处烟尘滚滚,旌旗蔽日,金军的主力已经抵近大名城外,而金军士兵的兵器、铠甲更是映着太阳,发生烁烁寒光。

“擂鼓!”杨志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当即大声传令,随后大名府的四面城墙之上顿时鼓声大作,惊天动地,城头上的第三兵团士兵也立即行动起来,将城防炮、守城弩推向垛口,同时准备灰瓶、滚木、雷石、火油等守城器物。

此时大名城内的第三兵团也是刚刚组建完成,如今的兵力已有将近五万人,其中一多半都是原来河北节度使梁中书麾下的河北禁军。

而且大多参加过第一次的大名府之战,曾经与杨志在校场比过武的周谨、于春、吴成等人也都在内,现在这几人都站在杨志身后,冷眼看着城外越来越近的金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