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六章 百姓民心(2 / 2)

加入书签

柴进便道:“济州一战,俘虏的金军士兵总计达三万余人,这可不是个小数目,而且都是金国人,非我族类,无法像以前一样收编补充到军团各部之中,但现在又不能放,需得想个稳妥的办法处理才是。”

这事确实有些麻烦,这些金军俘虏不同于以往那些曾与梁山交过手的其它势力,以往的那些对手毕竟都是本国之人,兵败被俘之后,愿意留在梁山的,只需就地收编就是,不过是换个山头,一样的拿饷吃饭,不愿意留的,也尽可发放盘缠路费,任其自去。

但金军乃是敌国之人,现在两国正在交战,若是收编这些俘虏,却很难保证这些战俘会不会临阵反水,隐患实在太大,可也不能全部杀了,毕竟是三万多条人命,尽数屠戮太过残忍,更不能直接放掉,这些金军战俘全都是百战老兵,一旦放了回去,必然会再次随金军入寇中原,残害百姓。

只是若就这样养着,这三万多人白吃白住,又未免得不偿失,好不容易有了一场大胜,俘获甚众,本该是件高兴的事,不成想却了烫手的山芋。

卢俊义等人也都觉得是个大问题,只是一时都无良策,王伦却不动声色,

只看着众人议论,却见耶律梁材似是有话想说,但又有些犹豫。

王伦便笑道:“梁材可是有了什么主意?”

耶律梁材见王伦问话,便连忙答道:“是想到了一个办法,但却不知成不成。”

公孙胜不耐烦地道:“有了主意就快说,都是自己人,说错了也没人笑话你。”

耶律梁材现在早已经了解了公孙胜的脾气禀性,知道公孙胜虽然口黑脾气臭,但却从不嫉贤妒能,最是个古道热肠之人。

所以耶律梁材也不生气,反而笑道:“一清先生莫急,其实这事倒也甚是简单。”

“哦?”王伦笑道:“那就说来听听。”

耶律梁材道:“这些金军俘虏杀不得,放不得,干养着又浪费粮食,看似没用,但若利用得当却也有大好处。”

吴用也来了兴趣,便问道:“什么好处?”

耶律梁材道:“我节度府自开衙以来,助农扶商、开矿建厂,又兴修道路、水利、城池房屋,一力为山东百姓谋福,但所做的这些事,却每一样都需要征用大量人力,以往都是抽调军团将士参与劳动,或是临时征召百姓民夫辅助劳务。

但不管是用军团士兵也好,还是征召百姓也罢,均是需得支付酬劳,所耗银钱数目不少,对于节度府来说实是一项极大的支出,而且既耽误军队训练又影响百姓生产,对节度府的运作也是极大的浪费。

由此我便想如果能让这些金军俘虏作为

劳力,去进行各个项目的建设工作,不但不用再抽调军团士兵和百姓,也可省下大笔的开支,只需管顿饭就行了。”

“好计、好计!”公孙胜抚掌大笑,王伦与卢俊义、柴进等人也是相视点头,都觉着耶律梁材这个主意不错,省钱、省人,又不用出力,确实可行。

既然大家都是同意,王伦便当即拍板,采纳耶律梁材的建议,在济州南城外建立一座军改营,所有金军战俘全部送往军改营安置,军改营的建设也由金军战俘自行完成,只需派人进行指点即可。

毕竟这些金军战俘刚刚放下刀枪,肯定一段时间内还不能适应自己的民工身份,总得有个过程,正好趁此机会,让这些金军战俘练练手,收收心,等军改营建成,再让这些金军民工投入到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去。

王伦同时强调,对于金军战俘绝不可以虐待,也不可无故责罚打骂,要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要让金军战俘吃饱穿暖,甚至比在金国时的待遇还要好,要让这些金军战俘感受到我山东节度府的宽宏大度和仁爱之心。

当然了,如果这些金军战俘有不听管教,蓄意闹事,甚至有想要逃跑的,那就该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绝不手软,而能积极主动配合改造的,便要给予嘉奖,以示鼓励,但若是偷奸耍滑,逃避劳动,那就要让他尝尝饿肚子的滋味。

安置战俘的事情定完,王伦

便要宣布散会,李纲却又睁开双眼,起身向王伦行礼说道:“大人,老夫还有话要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