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入主长安(2 / 2)

加入书签

长安城经过田虎与鲁智深的数年重修改建,再加上梁王府迁来之后又加快速度日夜赶工,如今已经颇具规模。

现在的长安城是在原有唐代长安城的基础之上,再加以扩建重修而成,比之旧唐故都已是焕然一新,而气势恢宏更是又胜一筹。

如今的新长安城共有三重城墙,将长安城分作内、中、外三层,最外面一层为廓城,也叫外城,中间一层为内城,也称皇城,最内一层为宫城,又名“紫禁城”。

而紫禁城这名字还是公孙胜起的,当初王伦等人商量给长安内外各城以及各座城门命名的时候,公孙胜向着王伦一顿挤眉弄眼,然后便说出了紫禁城这个名字,却让王伦不由对公孙胜的来历更加的怀疑。

另外在给长安各座城门命名之时,王伦便不由想到了后世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就将长安城“外九中七宫城四”总共二十座城门,全部按照北京城各座城门的名字来命名。

不过因为现在的长安城与北京城的格局大不一样,各座城门所在的位置也不在同一个地方,所以各座城门的顺序和名字也有所不同。

而长安各座城门与宫室殿堂的题字也都是由王伦亲自书写,再由萧让、金大坚、赵明诚等人临

刻制成匾额,安置于城门宫殿之上。

此时王伦率领大军已经到了长安城北的渭河便桥,留守关中的萍儿、柴进、耶律梁材、岳飞等人也早已率领梁王府各部官员以及长安百姓出城到桥头相迎。

在这一世王伦已经是第二次来到这长安城外,只是上一次西进关中寻找王进再南下江宁之时,因为时间紧迫,当时就没能进到长安城内,只是绕城而走,颇为遗憾。

而这一次再到长安城外,王伦却已经是这座千年帝都的主人,王伦望着北门城楼上“德胜门”三个自己亲手所书的大字,越看越觉得遒劲有力,庄严大气,不由大赞自已的书法水平当真是又再上一层楼了。

柴进等人过来迎接,王伦与卢俊义等人也都是下马相见,但王伦却在欢迎的队伍中发现了一位久未见面的老熟人,竟然是原本镇守长江焦山的韩世忠。

王伦连忙过来拉住韩世忠的手,问道:“世忠何时到的关中?”

韩世忠摇头苦笑道:“昨日刚到的。”

王伦知道其中必有隐情,但现在也不是说话的场所,自也不能细问,便拉着韩世忠一同进城,待时机合适再详细问之。

王伦在柴进等人的陪同下从德胜门进了长安城,只见长安城内街道宽阔整洁,各式房屋错落有致,市井繁华热闹,已经颇具都城气势,而城中百姓蜂拥而至夹道相迎,人头攒动,熙熙攘攘,都要一睹梁王真容

新长安城经过田虎、鲁智深数年经营,早已经初步恢复了元气,而等梁王府迁来之后,又陆续有各地百姓、商贾汇聚过来,现在城内城外已有百姓数十万众,在开封、洛阳逐渐没落以后,长安已是中原大地首屈一指的大城。

而等穿过热闹的外城之后,王伦便从地安门进入皇城,梁王府的各级关键行政机构与部门全部设在皇城之内,皇城北部更是军机阁与大梁军团总部所在,气度森严,军威肃杀,气势又与外城不同。

过了北部皇城,再进入神武门,就是梁王府王宫所在的紫禁城,此时紫禁城还尚未全部修建完毕,但主体的宫室殿阁都已建成,尽显恢弘壮阔,煌煌王者之气汇聚升腾。

王伦与梁王府一众首脑要员都到太和殿中聚齐,这太和殿是紫禁城中最为高大雄伟的一处宫殿,以汉唐形势修建,规模宏大无比,比之后世留存的北京故宫清朝太和殿还要大出数倍不止。

王伦沐浴更衣之后,便登上太和殿王座,杜迁、宋万、郝默、阿奇四大护卫分侍左右,卢俊义、柴进、耶律梁材、岳飞等梁王府众臣,都按所负职司依次落座,太和殿内群英荟萃,繁星闪耀.

王伦高居王座之上,环视殿内肱骨群臣,遥望殿外巍峨宫城,心中也是感慨万千,何曾想过会有今日这等局面,而且以现在长安与紫禁城的规模局势,只怕早已超出一个王

爷所应享有的建制,论个僭越之罪都是轻的,只是不知远在江南的赵构与方腊要作何感想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