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二章 不堪回首(2 / 2)

加入书签

临阵脱逃乃是不赦的死罪,姚平仲若是就此死在外面也就算了,但这时私逃回家,却要连累姚家满门,姚古盛怒之下,便要将姚平仲绑送朝廷治罪。

但姚古眼见姚平仲衣衫褴褛,形容枯槁,全无往日风采,情状惨不忍睹,不由牵动心中父子之情,再不忍心怪罪,只得冒着天大的风险将姚平仲藏在家中。

自此姚平仲便隐姓埋名躲在乡下老宅,再不出头,每日只是后悔当初之事,以致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更是常常梦到那些战死的将士前来找他索命,每天数惊,由此姚平仲也是日渐消沉下去,就如行尸走肉一般。

之后姚古率军出征对金作战,但随即就因兵败被贬放岭南,姚平仲便也携妻小随同而去,等到了岭南之后,姚氏一族便闭门思过,再不与外人接触。

然而姚古名声在外,谁人不知,又怎得安生,不久之后方腊就派人数次登门,想请姚古出山帮方腊做事,却均被姚古断然拒绝,此后姚古便郁郁得病,且是越发的沉重,结果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姚古就已病重而亡。

姚古死后,姚家失去依柱便也随即彻底败落,族人更是各自散去,而姚平仲担心身份败露,同时也是不愿受到方腊的纠缠,就带着妻儿离开岭南,之后又不断辗转,终是到了西夏。

姚平仲到了西夏之后,便化名兆平,那时的

姚平仲本想就此隐姓埋名,做一个普通百姓了此一生,但也许姚平仲这一生注定无法平平淡淡,却在机缘巧合之下,竟是偶遇了西夏太子李仁孝。

李仁孝在与姚平仲的交往之中,无意中发现姚平仲竟然身怀大才,绝不是寻常之人,由此李仁孝便对姚平仲倾心相交,终是与姚平仲成为知心好友。

而姚平仲也被李仁孝的诚意感动,不愿再隐瞒欺骗下去,就向李仁孝吐露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李仁孝得知这看似普通百姓一般的兆平,竟然就是大宋西军四大将门之一的姚家之后,大名鼎鼎的姚平仲,不由大喜过望,便想请姚平仲出山辅佐自己,并许以极高的官爵。

但姚平仲却始终不忘自己身为宋人的根本,不愿为西夏出力,便婉言谢绝了李仁孝,而李仁孝见姚平仲极有气节,也不强求,遂请与姚平仲结为异姓兄弟。

姚平仲再也无法拒绝,只得同意,自此李仁孝便拜姚平仲为兄,更是对姚平仲极为敬重,时常向姚平仲请教政务军事,姚平仲见李仁孝心诚意挚,也就不吝赐教,将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所以姚平仲与李仁孝名为兄弟,本质却是师徒,可谓是亦师亦友。

李仁孝经常向姚平仲请教当今天下大势,姚平仲便告之李仁孝,天下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当今天下虽然纷乱不堪,各方势力之间攻伐不断,但最终仍是要归于一

统。

而在当今各方势力之中,看似以北方的大金、西域的西辽,以及江南的方腊三家最强,最有一统天下之势,但这三方却都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大金雄起于东胡之地,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吞辽灭宋,看似强盛无比,最具统一天下之象,但女真一族野蛮粗鄙,未经王化,行事残忍狠毒,动辄便屠戮百姓,祸害生民。

此等行径与曾经乱华的诸胡别无二致,其国运也必和诸胡一样,不会长久,可谓“行”不正。

地处西域的西辽近年来也是快速崛起,西辽国主耶律大石更算得上雄才大略的一代英杰,率领一班故辽旧臣,绝境逢生,竟能在西域不毛之地创下偌大的一份基业,实属不易。

但西辽毕竟太过偏远,距离华夏腹地万水千山,途艰路险,西辽又地贫物寡,人口稀少,终是难成大器,可说是“位”不正。

而江南的方腊,在这三家之中却是最为不正,方腊本是江湖门派白莲教之教主,其身本为大宋子民,却非但不知爱民保国,反而利用白莲教义煽动百姓,蛊惑人心,从而聚众谋反,妄图自立称帝,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方腊为一自私心为祸天下,搅乱民生,其品性最错,德行最亏,必不得天佑,最终也肯定成不了气候,可谓“心”不正。

除却这三家之外,其余的各方势力不是实力太过弱小,就是内有纷争,无法形成合力,都

难以有所成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