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七章 续命罗马(2 / 2)

加入书签

其后中国与罗马又同时陷入了被域外蛮族侵扰的困境,结果罗马帝国分裂,西罗马灭亡,东罗马跑到亚洲边缘得以延续,而中国也经历了长达五百年的乱世,才因隋唐两朝的崛起得以重现盛世。

而后中国的历代王朝则继续与东罗马通好往来,两国的联系也更加紧密,曾经互派使臣商队,使得丝绸之路再现繁华盛景,两国之间也向来没有什么太大的矛盾。

在中国的史书上更是将罗马称为海西国或者是大秦,中国也向来将罗马视为可以平等尊重的国家。

中国与罗马之间自古以来便是友好之国,没什么仇怨,所以这也是王伦不想灭了罗马的原因之一。

另外王伦留着东罗马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东罗马虽然也是来自于欧洲,但与当今的欧洲列国却并不同文同种,甚至由于历史、宗教等诸多原因,东罗马与欧洲列国之间更是矛盾重重,不可调和。

但这种矛盾对于大梁来说却正可以大加利用,而且东罗马又位处欧亚大陆两大板块之间,所以有东罗马在,再加上新成立的波斯,便可以形成一个大梁与欧洲列国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作为保障大梁西部安定的屏障。

基于这三个原因,王伦便让完颜宗弼

给东罗马留下了一丝喘息之机,而且王伦还灭亡了东罗马最大的宿敌塞尔柱突厥帝国,并将其它残余的突厥势力交由雷伊进行分散治理,之后再逐渐同化为波斯一族。

由此可以说已经基本消除了今后对东罗马最大的威胁,东罗马人要是还能有几分其祖上的优良基因,确保罗马这个千年古国的国运得以延续,应该还是不成问题的。

而在完颜宗弼从君士坦丁堡撤军之后,王伦便将占领的塞尔柱以及拜占庭两国国土全部划归了波斯,并且还将完颜宗弼带回来的财物分了一半给雷伊,让雷伊用来收拾原塞尔柱和拜占庭两国的民心,同时也可与已经分裂的东罗马诸国交好。

雷伊在王伦指点下,马上明白了这种又打又拉的战略,不由对王伦佩服的五体投地。

而王伦帮助波斯重新建国,又将打下的大片国土相赠,对此雷伊更是感激涕零,只觉无以为报,只得再次立誓,波斯一国必将为大梁永镇西疆,万世不易。

而雷伊为了感谢王伦及大梁对波斯的帮助,便提议将雷翥海以南,雷伊城以东,包括达姆甘在内的东波之地全部赠送给大梁,王伦见雷伊心意甚诚,便也欣然笑纳。

王伦东归心切,又在与雷伊议定了两国今后的商贸往来,兴学建厂,以及互援互助等诸多国策之后,便再不耽搁,立即率领西征大军起程,回归大梁。

雷伊则亲自率领

波斯文武百官以及数十万百姓沿途相送,直过了大梁与波斯边境。

而在即将分别之际,雷伊更是率众哭拜,依依不舍,弄得王伦哭笑不得,一把将雷伊拉起,大骂老子还没死呢,哭个什么。

对于王伦此举,雷伊非但不恼,反而受宠若惊,直觉唯有如此,方能最显王伦没把他当作外人,这关系也才算是真正的亲密无间,最后实在送无可送,雷伊才终是一步三回头地回波斯去了。

而留守辽州的王英也亲率百官到边境来接王伦,将王伦及凯旋大军迎进撒马尔罕。

撒马尔罕此时已是辽州新的总督府所在地,只因王伦率军西征,平灭了花剌子模、塞尔柱、廓耳等国,使得大梁又向西拓地千里,国土面积大为增加。

而原来辽州总督府所在的虎思城却是太过偏东,为了加强对西部边境的管控,王英便按照王伦的意思,将总督府迁至了河中地区的撒尔马罕,并恢复撒尔马罕的汉唐故称,定名为“康居。”

王伦在康居城驻留了数日,期间主要是与王英、徐宁等人商议辽州的长治久安之策。

辽州新建,所辖区域又是极为广大,原本已有六郡之地,近来又有东波以及原属廓耳国的吐火罗两郡之地归入辽州,所以要论所辖土地面积之广大,现在的辽州已经是大梁属下的第一大州。

而辽州治理的难度不在于土地多寡,而在民情复杂,辽州之地本以

西辽及花剌子模为主,后来又加入了波斯、廓耳、大食、塞尔柱等地之人,民族之驳杂,尤胜新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