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九章 玉玺出世(2 / 2)

加入书签

王伦的眉头皱得更紧,却道:“一定要找到他,这牧羊人进献传国玉玺,立下不世之功,岂能不赏,要确保他和他的家族世代永享富裕太平。”

戴宗领命之后,便与张青、孙小静等影密卫众人退了出去,而王伦却又陷入了沉默,不再说话。

太和殿殿内殿外数千人面面相觑,都跟着一起沉默,过了半晌,终是孔端友咳嗽了一声,缓步上前,向王伦行礼道:“敢问梁王殿下,想要如何处置传国玉玺?”

王伦看了孔端友一眼,手抚桌案,手指轻轻地在桌面上扣击了几下,平静地说道:“自然是要进献给当今圣上。”

“此话当真?”孔端友见王伦要将传国玉玺献给皇帝,已是激动得浑身发抖,口齿都有些不清的说道:“梁王殿下真的肯将这传国玉玺献给我大宋皇帝?”

“为何不肯?”王伦忽地一笑,说道:“传国玉玺代表国器皇权,自然是要交到华夏共主手中,才算得物归原主,也才能真正令天下万民臣服,当今圣上在江南建廷立国,得继华夏正统,也算得再创新朝,正和圣主新朝之说。

而今日这传国玉玺虽然是在我梁王府之中得见天日,但想来也必是上天想要借我王伦之手,使神器重现世间,还于人主,我王伦不将传国玉玺进献给当今圣上,难道还要据为己有吗。”

“是,是,是!”孔端友已经被感动得涕泪横流,立即伏拜在地向王伦叩头,又颤抖着声音说道:“梁王殿下进献传国玉玺,为我大宋立下了万世之功,实乃我华夏擎天柱石,老臣愿代圣上,以及天下亿万黎民跪谢梁王殿下的大恩。”

王伦起身亲自将孔端友扶起,说道:“我王伦身为华夏臣民,所

做皆是分内之事,何敢当老大人如此重礼。”

王伦一摆手,耶律梁材立即过来,将装有传国玉玺的盒子收了起来,王伦随即又对孔端友道:“请孔老大人回朝面见圣上,就说我王伦即刻便会选定黄道吉日,护送传国玉玺过江,令神器归朝。”

“神器归朝,华夏必兴!”孔端友立即再次跪倒在地,伸臂高呼,其余大梁众臣也都跟着跪地高呼起来,一时呼声震天,直破天际。

林士远的婚礼结束之后,孔端友又在长安住了几日才告辞南归,王伦便亲自率领大梁百官相送,临别之前,孔端友又唠唠叨叨地说起传国玉玺之事,希望王伦能够早日将传国玉玺送还朝廷。

王伦自是信誓旦旦,拍着胸脯保证,传国玉玺归朝乃是国之大事,不可轻乎,现在正请天师道真人一清道长推算黄道吉日,一旦定下日子,便即刻护送传国玉玺南下,绝不敢多做耽搁。

孔端友得了王伦的保证,才千恩万谢地向王伦辞行,又叮嘱孔端操与孔璠父子必要尽力辅佐梁王不得怠慢之后,才洒泪乘车南归。

送走了孔端友,王伦回到梁王府后,便传命将传国玉玺置于宝匣之内,供奉在太和殿内,并派重兵日夜严加守护,不得有误。

而后王伦便回了养心殿,但却并没有休息,而是到了一间密室之中,在这间小小的密室里,只摆放着一台机器,正是方秀儿在南洋之时送

于王伦的那台电报机。

王伦自然知道这电报机是做什么用的,也知道方秀儿送自己电报机肯定是想与自己通讯,虽然不知道方秀儿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想来必有深意。

所以王伦回到长安之后,便立即命人收拾了一间密室,将电报机安放其中,王伦也迫不及待地与方秀儿进行了第一次的通讯。

王伦是特种兵出身,当然会用电报机,方秀儿送的这台电报机虽然笨重了一些,但工作原理与后世的电报机并无不同,王伦用起来也是轻车熟路,进行了一番调试之后,确定这台电报机的频率都已经是早就设定好的,王伦便开始用摩尔斯码发报。

这摩尔斯码是后世常用的一种电报通讯形式,也最为简单,虽然是明码没有经过加密,但王伦也确信在现在这个时代,除了他和方秀儿,没人会懂那“嘀嘀嗒嗒”以及“点点划划”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所以王伦也就放心大胆地用明码给方秀儿发报。

“在吗?”这就是王伦给方秀儿发送的第一条电报,电报发出之后,王伦也是特别的期待,连窝都没动,一直守在电报机旁边,等着方秀儿的回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快电报机便有了回信,王伦大为兴奋,一把抓起电报机吐出的小纸条,翻译着上面的信息,而这条信息就是“在,有事吗?”

在这科技极为落后的古代,终于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信息,

可以与千里之外的人通话,王伦立时高兴地蹦了起来,在原地转了三圈,才又重新坐回到电报机旁,发出了第二条信息:“没什么事儿,就是想你了,你现在干嘛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