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册封大典(二)(2 / 2)

加入书签

东州战区十三人:唐斌、文仲容、崔野、金鼎、黄铖、梅玉、金祯、毕胜、潘迅、杨芳、冯升、胡迈、耿恭

越州战区九人:解潜、刘彦宗、周谨、于春、吴成、木拉提、阿米尔、古尔丹、费扬古。

苗州战区八人:博尔术、别勒古台、博尔忽、赤老温、忽必来、速不台、者勒蔑、虎

都儿。

雪州战区八人:完颜宗庆、完颜昌、完颜希尹、完颜希翼、完颜著吾、完颜银术、萧仲恭、韩常。

辽州战区七人:曹明济、耶律宗云、耶律宗霖、耶律宗雷、耶律宗电、耶律国珍、耶律国宝。

新州战区十七人:方明、高玉、贺从龙、杜微、夏候成、伍应星、谭高、郑彪、金节、雷炯、计稷、成贵、谢福、翟源、乔正、白钦、景德。

元州战区七人:段二、段五、龚正、丘翔、縻胜、胡俊、胡显。

三等子:耶律成、完颜盛、田猛、林飞、吴名、岳雷、赵腾、杨可世、史强、韩彦直、武兴、秦火、关凌、呼延栎、史振、董直、孙明、花英、张节、徐亮、张伯奋、张仲熊、李诚、岳霆、岳霖、岳震、雷蒙、苏克拉等二百人。

晋封男爵总计一千二百六十八人。

册封大典礼成,建功之人皆得封赏,太和大殿内外,大梁群臣山呼舞拜,叩谢皇恩,华夏盛世,就此开启。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自王伦建立大梁王朝登基称帝之后,匆悠之间已是十余年过去,这十余年间大梁王朝日新月异,国力日强,可谓万邦来朝,四海宾服,正是气运极盛之时,王伦作为大梁开国之君,更是被天下万民八方臣属誉为一代圣主,盛世明君。

然而阳光普照之地必有阴影存在,繁华盛世之下也必有隐忧滋生,总是有宵小之辈阴鸷寡义之徒或因亡国灭族之

仇,或因触犯律法却又自觉判罚不公而怀私恨,凡此种种原因心有怨怼,以至对大梁朝堂不满,进而在便在暗中相互勾结,串连成党,甚至密谋造反妄想颠覆大梁政府。

此等谋逆之事虽是罕有,但在大梁初建的这十几年中确也时有发生,便如大梁共和三年苗州交趾郡南越土著勾结占城图谋复国而引发的叛乱,共和八年雪州南部尼婆罗、北天竺、南廓耳三郡受南天竺诸国鼓动而联合起兵反叛,以及共和十年新、辽两州回鹘、西辽、突厥残余势力死灰复燃,妄图裂土独立。

当然这几处叛乱都未能掀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大梁各州也都是反应迅速,在叛乱初起之时,各州督抚便率领当地梁军以雷霆手段给予叛乱分子坚决打击,均是只在数月之内便将各处叛乱尽数平定。

而在叛乱平定之后,王伦更是亲下旨意,对参与叛乱的组织者以及首要分子自是全部按照大梁律法处以极刑,以儆效尤,但对因受蒙蔽蛊惑参与叛乱的普通各族百姓,则是安抚为主,惩戒为辅,尽量从宽处理,以彰显大梁的宽怀仁德。

至于一些心怀鬼胎,勾结大梁境内不法之徒,煽动愚民反叛,意图对大梁不利的域外之国,王伦也是毫不客气,明令各州总督即刻出兵,攻入其国,给这些蕞尔小国以深痛教训,让这些国家知道冒犯大梁天威,将要付出什么代价。

王伦

旨意一下,各州自是立即行动,苗州总督王庆、雪州总督王定、辽州总督王英、新州总督王虎,便当即率军出征,跨国作战,攻入曾经参与大梁叛乱的几个域外国家。

大梁天兵一到,这些域外小国又岂是对手,在梁军的降维打击之下,当即纷纷交戈授首,献书投降。

刚刚复国不久的占城旋即再次被灭,占城王族苗裔更是几乎断绝,后来还是王伦念在占城受华夏文化影响千年,也算得中华血脉分支,不忍太过杀伤,才未尽灭其族,又下旨在其残剩王族之中寻到一系旁支小王,封其为占城王,允许延续占城国运,那小王感恩戴德,受封之后便立即递书贡表,立誓占城永为大梁属国,万世不叛,当然对于这种话,在王伦看来还不如一个屁。

其余参与大梁叛乱的各国也皆是如此,王定率领雪州梁军横扫南天竺诸国,将天竺次大陆搅了个天翻地覆,只杀得南天竺诸王心丧胆寒,齐至王定军前请罪,南天竺诸王负荆跪地,泣血求恕,又穷极诸国库藏,并刻石立碑明誓再不复叛,王定才尽收南国财赋,撤军往还。

而王英更是与王虎联合出兵,率领新、辽两州精兵长驱直入,如雷霆犁穴,一举攻进欧洲本土,直至神圣罗马联邦国都维也纳城下,更是大败欧洲诸国联军,逼迫神圣罗马联邦皇帝鲁道夫签定城下之盟,最后席卷欧洲诸国战争

赔偿得胜而回。

此后数年大梁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再无内忧外患,已是一片太平盛世景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