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自古以来王朝兴衰的源头之一(2 / 2)

加入书签

“大汉独尊儒术,使得儒家空前繁荣。”

“那隋炀帝固然横征暴敛葬送了大隋的大好江山,可那科举制度,却是千年难得的善政!”

“从九品中正制再到如今科场的八股,诸多帝王呕心沥血琢磨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措施。”

“但最终的结果呢?”

朱高煜说到这里停了片刻,给了对面二人片刻思考的时间,同时也是整理自己思绪的时间。

“自古以来,读书人于朝廷而言那是又爱又恨。”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汉以来儒家独尊,更枉论一代代兵法大家封狼居胥、攻难克艰。”

“历代读书人在不同时代都画下了浓厚的篇章。”

“帝王们,对于这些人,固然想要用、渴望用,却又不敢放肆用!”

“说到底,哪怕到了咱大明,终究还是没能解决这顽疾。”

“文人崛起是必然的,毕竟,这天下终究还是需要一个个断文识字的读书人去打理。”

“但,文人崛起之后,固然大明有好处,甚至这好处肉眼可见,但真就没有坏处了?”

不用对面二人回答,朱高煜自己就笃定的说道。

“有!”

“不但有,而且是比眼下的好处更大的坏处!”

“甚至是国本动摇、祸国殃民的坏处!”

“因为,文人见多识广,与那黔首百姓早已不是一类人。”

“他们的思想和欲望,是控制不住的!”

“尤其是现在的文人,思想狂热而偏激,执拗到舍生取义亦不顾的地步。”

“甚至在他们眼中,这种行为是光荣的,是要青史留名的。”

“可实际上,真就如此嘛?”

此番谈话,朱高煜谈的话题有些晦涩,对于朱棣来说,听起来有些费劲。

可落在朱元璋耳朵里,却让他不自觉的暗暗点头。

确实如此,纵观中原这么多皇朝,就没有一家不在这上面费心思的。

哪怕是他朱元璋,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了何等的伟业。

可当朱元璋招募那些文人效力之时,仍旧被人嫌弃。

仅仅是因为,他朱元璋乃是农户、乞儿出身,连断文识字都是后面才学的。

在那些文人眼中,自己跟他们就不是一路人。

而偏偏这些读书人往往自诩正宗,是国之柱石,口口声声士大夫与君共治天下。

这话说的对,但也不对。

至少在朱元璋的眼里,这天下都是咱打下来的,是咱老朱家的家产,尔等不过是替咱干活的长工。

凭甚你们就能堂而皇之的跟皇帝摆在一起,共治天下了?

这天下到底是咱的,还是你们读书人的?

但,这话想想也就罢了,说出去就成了笑话了。

反倒是那句共治天下,成了读书人的共识。

也正因为如此,要想解决自己大孙子今天提出的这个问题,难如登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