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读书人:无非是苦一苦百姓(2 / 2)

加入书签

朱元璋听到这番话哈哈一笑,显然朱高煜这话说到自己心里了。

没错,当年自己就是如此,若是活得下去,谁会走造反这条路?

所以,刚刚大孙子这番话,看似直白可却一语中的,说出了王朝更迭最本质的原因。

一想当年父母、兄长一一饿死的模样,朱元璋便觉着心中一寒,脸上的笑容都少了几分。

沉默片刻后,朱元璋随口问道。

“既然小友看得到这点,那应该看得到。”

“如今我大明洪武虽然说不上励精图治,风调雨顺,但是养活人的能力还是有的。”

“假以时日,不说治隆唐宋远迈汉唐,但若是君主贤明、臣子得力,未必将来赶不上。”

“可小友却不看好眼下这局面?”

朱高煜听到张老爷子这么一问,坦然的点了点头。

朱高煜当然知道眼下的大明欣欣向荣,甚至一片生机。

但作为后来者,一位能穿透历史迷雾看破眼前的穿越者,心里又何尝不明白。

归根结底,眼下的大好局面,不是大明的制度多优秀,仅仅是因为朱元璋够优秀而已。

只是,这些话,太过忌讳了,涉及到制度、革命这种事情,根本不可为外人道也。

别说眼前的张老爷子了,哪怕将来当着朱棣那位亲爹的面,这话也会藏得死死的。

故而,朱高煜端起有些凉了的茶杯,轻轻啜饮了一口,才轻声道。

“在下之前就说过,  如今大明一切都在发展,一切都在好转。”

“但细数历代皇朝,从建国到覆灭,都逃不过三百年的怪圈,当然也是有原因的。”

“以我观察,大明如今虽然看似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但内里却暗流汹涌。”

“以往皇朝有的那些顽疾旧病,其实大明也有,甚至许多事情都已经出现端倪了。”

“就好比之前在下所说的读书人,看似为中流砥柱,可实际上呢?”

“说来,你们可能没注意到,自我家皇爷爷起家以来,除了叛军旧档,如今皇帝杀得最多的就是这读书人!”

“为何?”

一句“为何”,不仅把装睡的朱棣给惊得偷偷睁开了眼,甚至连一旁一直养气功夫了得的朱元璋都差点当场破防。

好在朱高煜也没指望对面二人接上自己的思路。

或许是因为这个问题真的戳中了朱高煜的心房了,难得的,脸上凝重却又带着一丝讥讽的说道。

“还不是因为这帮人,眼中上有君王皇子,旁有师友同乡,下有亲族手足,可唯独眼中没有百姓?”

“好不容易寒窗十年,一朝得中,眼中自然只有为官做宰、光宗耀祖这个目标了。”

“哪怕外放一地,成了知县、知府,也晓得绥靖地方、安抚乡绅、收纳财税。”

“毕竟这样,才能升迁嘛。”

“可是,百姓呢?”

“到了他们嘴里就成了看似感叹,实则无所谓的一个选择。”

“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大鱼大肉之后,看着面黄肌瘦的百姓,感叹一声又得苦一苦百姓,而后拿走百姓最后一粒救命粮。”

“毕竟,这粮税能让他升迁啊!”

“所以,这种人,我皇爷爷杀了,有错不成?”

话到最后,朱高煜说得可谓是斩钉截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