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货币与经济(2 / 2)

加入书签

这可是纸币啊!

纸币的产生,远在宋朝时就发明了,名为交子。

但这只是类似银票的不记名债券,可以拿着它到指定的钱庄,随时兑换出银两。

而大明宝钞不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朝廷背书,主动发行的货币。

可惜,朱元璋对经济学理解不过,手段糙了点,大明宝钞并没有得到广泛的承认。谁都不想收。

可如今,朱高煜已经拿着数十亿两白银当本钱,开设了大明皇家银行,建立了全新的金融体系,有了发行纸币的基础。

随着大明的经济发展,金银铜钱这种货币迟早会不够用,发行纸币是势在必行。

于是,他便试探着询问一下朱元璋,了解一下他的想法。

“皇爷爷,你认为为什么大明宝钞能够像金银一样成为钱?”

“当初发行它的时候,又是怎么想的?”

朱元璋并没有隐瞒,思索回忆一番,缓缓开口。

“咱当初的想法,是认为朕是大明天子,九五之尊的皇帝!”

“咱金口玉言发行大明宝钞,能够赋予它像金银铜一样的价值,却不想……”

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

虽然朱元璋为了推广大明宝钞,连朝臣的俸禄,都部分折算成大明宝钞发放,想鼓励他们带头使用。

可谁知道,官员们拿到大明宝钞都心怀不满,一下朝便将其送到集市上,不管三七二十一,将其都花光,换成粮食布匹等各种物资。

而收了大明宝钞的商家,却没办法将宝钞花出去,只能白白承受损失。这也导致大明宝钞的信用进一步破产,人人避如蛇蝎。

朱高煜对此当然有所了解,没有选择虚言安慰朱元璋,而是实话实说。

“皇爷爷,你的想法可以理解,但执行出了问题。”

“这个事情的本质原因是公信力。天子固然有着至高无上的公信力,有资格发行宝钞,百姓们也应当承认。”

“关键是大明宝钞推出之后,却没有去维持信用,导致了公信力的丧失,人们也就越来越不认可了。”

朱元璋听到这里,愣神半晌,才若有所思。

他嘴里重复着朱高煜的话,神情也变得郑重起来。。

“公信力,公信力……”

他对这个词,还不是特别理解,但有所感悟。

朱高煜微微一笑,继续解释。

“所谓的一般等价物的本质就是公信力。而公信力就是使人们都相信的一种力量。”

“如果随便一个普通人,拿着一张纸说,这东西值多少钱,没有人会相信的。可他拿的若是有官府签字画押的房契地契,别人就会认可了。”

“两者结果的不同,就是因为两者的公信力不同。”

“而大明宝钞,正是因为有大明的公信力在,才能被很多人认可。可如今,这种公信力,也就越来越低,越来越多的人,都觉得大明宝钞就是一张废纸!”

“这破坏的,不仅是大明宝钞的信用,更破坏了朝廷的公信力!”

“皇爷爷,要认识到事情背后的严重性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