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医学奇才周王朱橚(2 / 2)

加入书签

朱橚青年时期就对医药很有兴趣,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

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增多,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不好,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于是组织本府的良医李佰等编写了方便实用、“家传应效”的《袖珍方》一书。

又设立了专门的植物园,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

可以说是大明时代的科学家了。

更难能可贵的是,朱橚成为皇子藩王,却怜惜百姓疾苦,而不是高高在上,只知道享受,比后面的大明藩王,不知强多少倍!

哪怕是朱高煜得知这些故事,也不由得对周王朱橚另眼相看。

朱橚不仅有这份心,能力还极为出众。

他组织和参与编写的科技著作共4种,分别是《保生余录》、《袖珍方》、《普济方》和《救荒本草》。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共记述植物414种,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

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朱橚的描述来自直接的观察,不作繁琐的考证,只用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书的图比以往本草著作中的都准确、真实。描述一种植物,即附一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就形式而言,很有区域被子植物志的意味。

所以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能够简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对植物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同时其也是中国本草学从药物学向应用植物学发展的一个标志。不仅在救荒方面起了巨大作用,还开创了野生食用植物的研究,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

这部书在明代翻刻了几次,还有不少文人学者纷起仿效,还形成了一个研究野生可食植物的流派。

朱高煜回忆起这些,不由一阵感叹。

“这要是放到西方,赶上文艺复兴科学大发现的时代,说不定也是一个孟德尔达尔文这样的大牛啊!”

“可惜……”

“历史上的大明,越往后面,越是封建拉胯,最后被鞑子入关,一切文明成果就全都沦丧了。”

大明这个时代,西方正好在进行文艺复兴,科学萌芽。

朱橚的这些研究,在医学和植物学领域,都有着极强的专业性和先进性,要是能够继承发扬,必然可以成为一门祖师!

坑就坑在鞑子入关,华夏的科学进步和文明成果倒退,一切都成了空,朱橚的研究,也落入故纸堆,无人重视。

朱高煜唯独希望,在自己统治的大明,能够改变这一切,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不让朱橚这样的人才被掩埋掉。

如今的大明,有很好的科学研究条件。

朱高煜也对周王朱橚这个五叔,充满了期待,希望他能够真的做出些成果,成为大明的医学植物学方面的引路人!

“五叔才学过人,又有志于医学,定可成为我大明的医学领军人物!”

“我得给他提供最好的条件,让他能够安心搞研究,成为一代大科学家。”

“这样的话,我大明皇室,也算是不全是废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