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普及教育(2 / 2)

加入书签

“士大夫读圣贤书,是通智明理,以辅佐天子。只会种田做工的老百姓,读书有什么用?”

“更何况,圣人有云,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要是所有老百姓都读书明理,我等又该如何治理天下,如何牧民?”

礼部尚书言辞激烈,十分不认同这种做法。

他甚至暗示,封建统治,就应该实行愚民政策,要是让老百姓都变聪明了,就没办法管理。

大殿上许多大臣听完,都站出来赞成礼部尚书的看法。

“殿下,臣也反对!”

“法家先贤有言,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虽有贬低我等儒门之倾向,但也极为有道理。”

“我等少数人读书识字,可以帮助殿下统治四方,牧民收税。要是百姓都读书识字了,可就不愿意交税,不愿意尊奉皇帝了!”

“殿下万万不可做这种动摇国本的事!”

这番话顿时引来了更多的认同,群臣纷纷附议,极力劝阻皇太孙殿下,不可推广教育。

不少朝官此时都非常焦急,因为他们之所以能成为统治阶层,根本原因就是知识的垄断。要是人人都读书识字了,他们还怎么高人一等?

并且皇权的至高无上,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百姓的愚昧上的。

只有百姓温顺如羊,愚蠢如兽,才可以安安生生的接受统治,种地交税,供养皇帝和百官。

等百姓们都识字明理了,恐怕第一个要问的,就是凭什么皇帝和百官,要坐在他们头上了。

所以,在群臣看来,朱高煜这么做就是在自掘坟墓。

朱高煜早就料到会有不少人反对,但不知群臣的反应会这么大,简直像是沸腾一样,全部站出来反对。

对此,他也只能尽力解释。

“诸位爱卿,你们理解错了。”

“本殿下的意思,并非要让所有百姓都读圣贤书,人人都成为士大夫,而是让他们认识简单的日常文字,能够读书看报,认识路牌而已。”

“本殿下要在各地开办的学堂,更类似于天工学院这样的,但比天工学院更低级,更基础。不过是教授简单的文字,和生活常识。”

“即使后面有一部分聪明的,会进行深造,但也主要是免费教授格物学和兵法,至于儒学还是要收费的。”

“大明能够科举当官的人,依旧是有限的!”

从群臣的反应之中,朱高煜已经看出了他们到底在害怕什么了。

无非是担心读书识字的人多了,大家都是士大夫,都是统治阶级,而没有被统治阶级。

这样必然是要翻天的。

而朱高煜虽然也有几分想要人人如龙,开启米民智的念头,但很快就打消了。

毕竟,他身为监国皇太孙,坐在了龙椅之上,自身就是最大的封建主义受益者。真要让百姓都思想自由,第一个被推翻的,就是他自己!

他还做不出自斩一刀,给天下开路的事。

如今普及教育,其实是想要培养百姓成为更先进的生产者,从农业社会需要的农民,逐步改造成工业社会需要的打工人!

这样才能让整个大明,从皇帝百官,到下面所有百姓,都跟着进步,一起迈入新时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