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八章治水(2 / 2)

加入书签

此言一出,有人动摇,也有人不怕:“我没老婆孩子。”

“会有的,现在新修铁路,若是你把家安在京师,等三五年后部分工程告一段落的时候。你也该结婚生子了,到时候回家就近了。”

朱高煜疯狂画饼,铁路在修,但是否能够让他们享受到,那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黄河现在是航道,联通运河,没有跨黄河的大桥。

更别说此刻的黄河也是地上河,很长一段都在大地之上。

黄河两岸的百姓纷纷高筑堤坝,盼着一河相望得的邻居在大水来临的时候被淹没。

大水宣泄始终需要一个方向,能是别人,那就最不好不要是自己。

“陛下,臣可以不回家。”

那个懂水利的官员摇头道:“臣的父亲,便一辈子都在修缮水渠,故而臣也知道一点。”

“此前陛下送来的法子是将河道宽度人为控制,避免在弯道淤积太多泥沙。通过水的速度,在夏天尽可能的增加泄沙的区域,在枯水期的时候关闭水库,出动百姓将这些弯道的泥沙挖走一部分。”

他娓娓道来,的确是深入研究够如何治理黄河。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陛下所言的种树。”

“若是陕北地区尽是草木,想来黄河也不至于如此浑浊。兴许有那么一日,黄河能够变清澈。”

朱高煜只是一笑,这是必然的,现在的人虽然看不到黄河变得清澈,但自己见过。

“那就这样做。”

朱高煜吩咐,左右人欣然领命。

这些工匠以及水利官员来的虽然晚,但他们更早的时候便做了计划,现在需要的是是地考察,尽可能快的做出方案。

方案从小到大,最成为全局。

大明牵扯进来的人也从数百人,到数万人不等。

官员,百姓急匆匆的清理城外的淤泥,城外空荡荡的田野倒是什么都不用做,还得等几日,更多的人力,牲口到来之后,田地才会被重新开垦,抢种。

日子便这样一日接着一日的过了下去,朱高煜行走了数个县,总算略微满意。

“在淮安府这么久,终于有好消息了,还没有好消息的话,只怕是朝廷问询,催促的消息还能多一些。”

朱高煜苦中作乐,身为皇帝,有权利的同时也有义务。

他不断调兵遣将,让朝廷诟病不已。

毕竟皇帝亲自赈灾,在哪朝那代,都不是一个会被士人支持的举动。倒不是皇帝出行花费太大,而是皇帝一旦出城,看到的东西多了,就不好骗了。

说到底,皇帝是权利平衡后的产物,朱高煜的权利来自于大明万民,万民的代表就是士绅。

“他们督促也没用,户部正在加紧转运物资,工部则是在大兴土木。至少今年受灾,除了被水淹死的,得病死的。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因为饥饿活活饿死,这就是陛下的功劳。”

朱高煜只是摇头,这算哪门子功劳?

是个人都应该有同情心,而不是铁石心肠,见死不救。

“陛下,大事不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