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语言不通(2 / 2)

加入书签

能够说好江淮官话的,反而是极少数。

“许爱卿既然是礼部左侍郎,为何这大明官话说得如此不好?”

朱高煜并非是责难,而是陈述一个事实。这也并非是在朝堂上面,而是在崇政殿偏殿,左右并无几个人,更无外人。

“回禀陛下,臣幼时贫苦,并无良师。”

“现在也没有良师?”朱高煜步步紧逼,礼部对应后世的教育,以及外交等部,里面的官员管理科举,以及藩属国的一应事务,权力不小。

这样的礼部主要官员连大明官话都说不好,实在是不应该。

“回禀陛下,臣懈怠了,还请陛下降罪。”

许侍郎左思右想,还是很快给出一个不情不愿的回答。

他倒是想说自己工作很忙,但对自己而言,大明的工作再忙,也是有限度的。

反倒是大明皇帝的庶务极多,跟皇帝比工作量,那不是纯粹找死吗?

“这不是什么错。”

朱高煜没准备降罪,而是陈述一个事实:“大明国土辽阔,何止万里。如此广袤的土地,必须做好两件事情,才能让百姓顺服我大明。一是爱民不害民,二是书同文,音同调。”

“我大明官话当加大力度推广,让四处都是乡音,让我大明各地百姓都能与外来人顺畅交流。只有通过语言文字,让天下人对我大明有了归属感,甘愿成为我大明百姓。”

他娓娓道来,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过在这个时代,没几个人能够意识到语言中的重要性。纵然是推广官话,礼部上下也只是将其当做是一个任务,而非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

只有朱高煜知道语言的重要性,十里不同音对经济交流的阻碍有多大!哪怕是后世,这片土地仍旧有许多无法用官话交流的人。

现在更多,甚至官员到了异地任职,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从而无法下达任何的行政命令,连断案也是靠着本地胥吏的翻译。

这样一来,不出现冤假错案,滋生贪腐,才是怪事。

“微臣敢问陛下,是否在学校当中推广官话正音?”

许侍郎左思右想,想到的答案还是跟朱高煜一样。

对百姓推广官话,看似容易,实际上事倍功半。但对学生推广,他们年轻,学得快,纵然现在不会说,日后出门在外,口音也能靠近一些大明官话。

“在学校推广只是一部分,还在要官吏当中推广,进行考核。”

此言一出,许侍郎不禁压力倍增。

皇帝说的话,就算是一,他们也要按照十来做。

一旦开始官话考试,而且是让官吏参加,必然是全都要参加。说不定日后官员的升迁,还要跟考试结果挂钩。

下一秒,许侍郎就知道自己的猜想没错。

朱高煜的确是要推广官话,以及建立出一套完善的考试体系,在学校以及官场当中推广。

在官员当中推广纯粹是想要自上而下的改革,就得自上而下声音一致。

想要百姓顺从,那就得先让官员先把大明官话说好。

大明不缺人才,更不缺想要当官的人。

日后官员想要升迁,连学习官话的时间都没有,考一个不错的等级的话,那还是算了。

对某些的确事务繁忙的官员,朱高煜会开后门。但对更多的官员,朱高煜绝对不会给他们任何钻空子的机会。

官员,学生,以及百姓,这是三个先后熟练使用大明官话的顺序。

他要官员带动读书人,学生带动百姓。

自上而下的结构,才会让推广变得顺理,让所有人都支持大明的新政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