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发射成功(2 / 2)

加入书签

    问题是东方空间连第一步都还没完成,姚松觉得完蛋了,他们计划里最早是明年发射可回收固体火箭,后年实现精准回收。

    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直接比你快了两年,这怎么追赶?二次元怕也是不好忽悠了。

    “我们的华国同行们干的不错,比贝索斯的蓝色起源要顺利得多。”马斯克吐槽道。

    他和贝索斯关系一直不好,不好的源头就是他们都做商业航天,贝索斯搞的蓝色起源,他搞的SpaceX。

    他们经常在推特上冷嘲热讽,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宣布要发射三千枚卫星构建全球网络,马斯克直接在下面评论:抄袭狗,并且直接@贝索斯。

    属于是一点面子都不给了。

    汤姆说:“华国在航天领域一直都很有优势,他们有大量的工程师队伍。”

    马斯克笑道:“还好我们不用和他们竞争,他们进展再快我们也不用担心。”

    SpaceX无论如何都吃不到华国蛋糕,光甲航天同样吃不到NASA的订单。

    双方不太存在竞争关系。

    未来如果都能去火星除外。

    “观众朋友们,这是一期足够惊心动魄的追梦之旅,是我第一次亲眼参观火箭发射,还是由陈元光-光神亲自接待。

    简直满足了我一切幻想!”

    12月5号火箭发射当天是周一,周一早上录的素材,周二下午Tim团队就剪好发出来了。

    Tim在视频开头神情激动万分:

    “一直以来光神在外界都是非常神秘的存在,我们很少能听到他自己介绍他在做什么,大多是从新闻上看到一些凤毛鳞爪的消息,好像和他有关,这种有关到底相关性有多少,完全是未知数。

    这次我们将远赴酒泉,亲自一探究竟!”

    播放量短短一个小时播放量就突破了百万,四个小时播放量突破了一千万。

    整个视频上密密麻麻全是弹幕。

    b友们一片欢腾:

    “打卡”

    “见证奇迹”

    “卧槽光神”

    “华国人自己的可回收火箭”

    “新年快乐”

    “希望小行星挖矿能早日实现”

    弹幕太多,根本看不过来。

    视频下面的评论更是正能量满满:

    “人类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已经不多了,华国能薅的机会有限,光甲航天已经跟上了,其他企业赶紧跟上,发达国家粉碎机不是跟你开玩笑的!”

    “之前一直有声音说,SpaceX的可回收火箭才是真正未来航天的发展方向,我们走错了路,现在来看这条路也不是很难走嘛”

    “光神创造的又一奇迹,我星期一早上七点爬起来看直播的时候,看到二级火箭入轨,一级火箭脱落的时候我就知道稳了。

    虽说在发射成本、动力、运载量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但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总归能跟上的”

    “等超过SpaceX的那天,能不能让华为冠个名,把余总拉来开个发布会?就好这一口遥遥领先,别的听着咳嗽!”

    国内有的商业航空公司,火箭发射找海澜之家冠名。

    “请不要捧杀华国商业航天事业,双方之间仍然存在差距,希望光甲航天能够奋起直追”

    “光神,对不起,是我草率了,当时我看到国投给你投一百多个亿搞航天,我说他们是没有经过调研瞎投资,人定胜天的观念深入骨髓,脑袋一拍做的决策。

    结果没想到你是真懂航天啊,带队一年就把可回收火箭搞出来了,虽然还有差距,但比其他搞了好几年还没成果的商业航天公司领先太多了吧”

    当然也不全是鼓励,也有冷嘲热讽的声音,b站上不乏神神看不得华国科技进步,看到类似的视频就得出来说上两句:

    “省省吧,SpaceX在2015年完成的二级入轨加一级垂直回收,你这小火箭比SpaceX晚了足足七年时间有什么好得意?

    这就遥遥领先了?兔友们太逗了。”

    当然这种言论下面有理性讨论:“不懂别乱说。

    SpaceX的猎鹰九号从项目立项到发射成功花了四年,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从立项到发射成功花了五年,光甲航天的开拓者一号从立项到发射成功只花了一年。这不是遥遥领先是什么?”

    “之前你们说落后四十年,现在变七年了,我看后续会慢慢变成五年、三年、一年,一直到领先的”

    也有直接喷的:“不爱国的滚出去啊!”

    也有支持这种言论的:“b友们爱国浓度也太高了,这技术是不是从SpaceX那盗的还不一定呢。”

    总之在B站热门视频下能看到各种立场的言论。

    b友们倒不是爱国浓度高,而是物种多样性丰富。

    这种多少属于看到遥遥领先就触发华为PTSD的患者了。

    这条视频播出后,播放量遥遥领先,在热搜榜上牢牢占据了榜首的位置。

    同时在知乎上也引发了大量讨论。

    “如何评价开拓者一号?”

    网友们的回答热情同样高涨:

    “谢邀,目前来看光甲航天在火箭回收方面进展神速,如果按这个节奏发展,SpaceX优势维持不了太长时间。

    按照光神接受Tim采访的时候说的,SpaceX的优势最多三年。

    可回收火箭技术最大难点在于精确控制和导航。

    它在返回地球时必须经历复杂的动态过程,包括大气层的重新进入、速度的减缓以及精确着陆。这需要高度精确的控制系统和算法,以确保火箭可以安全准确返回预定着陆点。

    这次开拓者一号已经完美实现该目标,后续无非是反复发射,把它优化到极限。

    前景是乐观的,现实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最大的困难是:”

      拖延症犯了,一直到刚刚才码完,抱歉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