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只要价格合适,没有什么是不能交易(2 / 2)

加入书签

    “乌尔夫·默博尔德,莱特博士,感谢你在病毒流行期间做出的贡献。”乌尔夫在提到贡献的时候微笑了一下,然后又迅速严肃起来。

    陈元光感觉到气氛很正式,不过考虑到欧洲航天局把乌尔夫都拉上了,正式才正常。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乌尔夫都八十了,退休老头都被欧洲航天局拉来做贡献。

    “两位好,我们很愿意和欧洲航天局合作,只是这个合作方式上,我们希望能由光甲航天来提供运输服务。”

    “虽然测试越多越好,国际空间站的测试数据对光甲科技和光甲航天来说很重要,但是华国也有自己的空间站。”陈元光直接进入主题。

    背靠大树就是好,要是换成是阿三,就没有办法这么有底气说出自己国家也有空间站。

    不过也能说,无非吹牛画饼,说我们三年内也会有空间站。

    “莱特博士,相信你也清楚,这不是我们能决定的事情,我们只能决定欧洲航天局在太空上要使用人体冬眠设备。

    而具体货物运输,这是NASA和RKA在负责。”

    RKA是Russia的航天机构。

    陈元光点头:“没错,我知道,每年国际空间站货物运输的公开招标都是NASA在做。

    但不代表只有NASA能做这件事,英格兰航天局也自己单独做过货物运输国际空间站的招标。

    这是2017年的招标公告。”陈元光把文件递给对方。

    欧洲航天局是一个联盟,欧洲各国也有自己的航天局。

    英格兰虽然已经脱欧了,但英格兰还是欧洲航天局的成员国。

    陈元光拿出的资料让弗兰克和乌尔夫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本来以为谈判是谈条件,我说不行就不行,你想办法开筹码给我,让我去干。

    这次欧洲方面之所以特意喊乌尔夫八十岁还千里迢迢赶到华国来,就是因为他当宇航员的时候在NASA接受的训练,因为他物理学家的身份,在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工作的时候经常给人上课。

    当年他的学生们很多都已经是NASA的高层了。

    弗兰克办不到的,乌尔夫能办到,或者说知道怎么办到。

    结果陈元光不按常理出牌,之前***也这么干过,凭什么你们不行?

    这份文件,他们两个之前都没有看过。

    弗兰克和乌尔夫对视了一眼后,说:“我们会去研究一下。

    另外2017年可以这样干,不代表今天就能这样干。

    莱特博士,你需要理解,从2022年之后整个欧洲的做事逻辑都变了,很多以前的规则到了今天未必适用。”弗兰克隐晦提醒道。

    陈元光点头:“弗兰克先生,我理解你的意思,地缘政治深刻影响国际航天合作。

    但是华国和欧洲存在大量合作基础。

    我们完全可以合作。

    看着SpaceX的龙飞船和猎鹰九号包揽了国际空间站大部分运输订单,欧洲航天局难道不想从中分一杯羹吗?

    难道欧洲的商业太空公司不想从事这类业务吗?”

    陈元光接着蛊惑道:“国际空间站不仅仅是阿美利肯的空间站,它同时也应该是欧洲人的空间站。”

    弗兰克觉得陈元光说得很有道理,这番说辞他去巴黎开会的时候也听到过不少欧洲航天局的官员说,包括欧洲航天局总干事约瑟夫·阿施巴赫。

    问题是,这不是他们两个能决定的,他们是宇航员中心的负责人,而不是欧洲航天局的负责人。

    即便是约瑟夫·阿施巴赫想和NASA掰手腕,那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办到的。

    “所以你的意思?”

    陈元光说:“我们可以合作,光甲航天的可回收火箭技术可以通过技术交易的方式给欧洲航天局。

    我们需要欧洲航天局未来十年一半的太空运输订单。”

    乌尔夫见弗兰克无法掌控局面,他帮忙解围道:“这个合作内容已经超出我们可以决定的范围了。

    我们回去之后会和约瑟夫商量,我们现在首先要确定,光甲科技是否愿意将最新一代的人体冬眠设备出售给我们。”

    陈元光直接道:“没问题,条件是由光甲航天负责太空运输。”

    弗兰克说:“如果不行呢?”

    陈元光果断道:“那我们只能出售现在市面上的这套设备。”

    市面上的设备和光甲科技最新技术相比,它无法唤醒,只能等冬眠者自己醒过来。

    弗兰克没有说话,相比市面上到处都是的冬眠设备,他们显然对刚刚陈元光提到的可回收火箭技术更感兴趣。

    他们作为技术官僚,跑一趟鹏城也不是什么容易的事,在来之前以及来的路上就已经做了充足准备。

    对于光甲航天手里的可回收火箭技术有非常清楚的了解,这技术和SpaceX比起来差远了,但也比欧洲自己搞的可回收火箭技术要好得多。

    欧洲人自己搞的可回收火箭连原型机都还没上天,西班牙的PLA  Space公司之前尝试过两次发射可回收火箭,都在发射前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中止。

    和太空行业陷入停滞的欧洲相比,光甲航天的技术相当有吸引力。

    弗兰克说回刚刚的话题:“如果我们把太空运输的订单交给光甲航天呢?”

    他第一次听到光甲航天这个名字还是在巴黎开会的时候,当时来做介绍的维珍轨道公司高管有提到,全球著名的商业航空公司有哪些。

    对方在介绍光甲的时候,说因为创始人莱特陈的缘故,这家公司很值得期待。

    弗兰克当时还觉得这名字怎么这么怪,光做的铠甲吗?

    后来果然如对方所料,光甲航天仅仅花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可回收火箭的研发和发射,虽说运载量还比较小,但至少已经解决了有无的问题。

    相比之下,欧洲的太空发射能力在直线下降,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退役,维珍轨道公司的织女星-C运载火箭失败,PLD  Space公司的缪拉1号火箭发射取消,欧洲几乎要失去自己的太空发射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同行的成功显得格外刺眼。

    约瑟夫去布鲁塞尔开会的时候,都要面对其他政客们的质问,拿了这么多预算,怎么一年不如一年。

    在这样的背景下,能买到技术显得格外香。

    都知道自研好,自研体现的是全方位能力,阿丽亚娜5号在发射前西班牙首相要在FB上强调这是一款100%采用西班牙技术的可回收火箭。

    但在自研没有进展,接连遭遇瓶颈的时候,能买到技术也是一条解决方案。

    陈元光说:“如果欧洲航天局愿意把运输交给光甲航天的话,首先我们会开放最新的人体冬眠设备给欧洲航天局。

    其次我们可以采取技术交换的模式,把开拓者一号采用到的技术给到欧洲航天局。”

    弗兰克问:“是现在的技术,还是今年大量发射后优化过的技术。”

    陈元光对弗兰克高看一眼,对方功课做得确实足,知道他们今年会密集发射火箭,对开拓者一号进行优化,提高运载量和发射高度。

    能获取这些信息,在技术官僚里已经算合格了。

    “这是不同的价位,得看欧洲方面开出的价码了。

    你应该知道我们目前最大的短板是火箭发动机,如果你们能出售火神发动机这项技术给我们的话,我想最新的技术也是没问题的。”

    弗兰克想回绝,乌尔夫帮他说了:“抱歉,莱特博士,火神发动机在瓦森纳协定的目录里,我们即便愿意交易,也无法绕开瓦森纳协定。”

      明天争取继续!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