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四方都赢(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您使用第三方小说APP或各种浏览器插件打开此网站可能导致内容显示乱序,请稍后尝试使用主流浏览器访问此网站,感谢您的支持!

    秋雨阴冷细绵而不绝,风陵渡上。

    船队往来运输,王邑的宗族、乡党以及部曲武士、男女仆役往来装卸财物。

    甘宁闻讯从华阴赶来,结果船队还在往返两岸,向南岸运输财物、人口。

    风陵渡已经积累将近两千多人,这些都是王邑这些年的积蓄,其中近半是半大的孩童。

    能做事的少年也协助装车、看管牛马牲畜。

    最让甘宁感兴趣的是王邑蓄养了一支杂胡义从,这支杂胡部曲看规模也就百余丁壮,但都是赤红胡须。

    头上戴着洋葱一样的黑色尖顶毡帽,所以一时不清楚这些人头发颜色。

    甘宁观望片刻,感觉没什么意思就撤回华阴去了。

    对于王邑的庞大财富,甘宁怎么可能不动心?

    只是没有抄掠的必要,整个虎牙军自黑熊以下,暂时都不需要金钱来解决问题。

    有粮食吃,有新衣服穿,随着工匠力量被持续整合,等冶炼工坊建造好,盔甲器械也能从修缮发展为制造。

    如果缺衣服、吃的,这个冬天向外征讨即可。

    华阴之战,损失最大的是战场执行纪律时杀死的己方乱兵,而非阵亡或残疾。

    伤兵最重的是攻城时跌落摔成的内伤,其次是守军焚烧云梯、烧毁城楼时的烧伤。

    其他金创基本上能快速痊愈。

    与己方极高概率的救治、痊愈来说,关中的绝大多数城邑有一个非常显著,偏偏大多数人又忽略的特点。

    那就是,没有护城河!

    关中城邑,从建立到发展,几乎不需要考虑单个城邑的综合防护能力。

    很显然,渭北群帅居住的城邑、坞堡,也是差不多的样子,都没有护城河!

    没有护城河,己方将攻城器械零部件运输到前线,组装后就能发动攻城。

    再配合极高的战场救护能力,似乎不需要道兵,甘宁也有信心率领本部发动骇人的强袭。

    城墙攻夺拼的就是勇气,一旦成功压制对方,哪怕进攻方,也能取得局部优势,进而扩大!

    所以王邑的这些财富令甘宁心动,可终究会脏手,他更在意抄掠渭北群帅。

    同时放王邑去荆州,甘宁还想着看一出好戏。

    他相信刘表可以忍耐克制,可黄祖呢?

    黄祖为了充实江夏的兵力,已经到了抄掠麾下富庶军吏的地步。

    这些军吏多是荆州豪强,应募后被刘表调配到江夏协助防守的。

    既然不是江夏人,那黄祖就不会心慈手软。

    黄祖连荆州豪强都弄,更别说你一个携带巨额财富的外地人。

    风陵渡,王邑坐在战车里,左右眺望。

    见黑熊只是派来一个乡勇级别的百人队来护送,不由蹙眉。

    对方真的是从新丰调来的一支辅兵,只配发了号衣,没有头盔铠甲,头上扎一条裹头红巾。

    手里的矛也不甚齐整,远远看着就高低长短不同,就连矛刃也是形制多变,估计不乏仓库里的前汉古董。

    也就别指望这样的护送队能提供什么像样的保护。

    当然了,这样的护送队,也无法对王邑的安全构成什么威胁。

    有前太尉曹嵩这个前车之鉴,王邑对目前的这支护卫队还算满意。

    若黑熊真将鼎鼎大名的青州兵分出一支来保护他,那反而要怀疑对方的心思了。

    就在王邑琢磨之际,贾逵等一众河东故吏渡河上岸。

    贾逵衣衫湿透,径直到王邑车前:“明公今携重金行走天下,沿途匪众哪能坐视?仆已听闻,临晋屯帅李堪正聚集兵马,还请明公速行,今夜入驻郑县、新丰,可保万全。”

    王邑听了更是皱眉,他听说过李堪,这是河东人。

    当年牛辅率兵对抗白波军时,一些河东人加入牛辅的军队;董卓死时,牛辅的军队在外,建制相对完整,没有被政变的王允、吕布第一时间分化、拆毁。

    所以后来作乱的李傕郭汜与关中群帅,多出自牛辅麾下。

    李堪就是那时候加入董卓一方,就因资历低,躲过了李傕的清洗。

    现在李堪也挂着中郎将名号,驻屯渭水北岸的临晋,盘踞周围几座城邑,掌握洛水下游。

    有些难以相信,王邑笑说:“入秋以来关陇多雨,渭水涨溢。那李堪纵然发兵来劫,又如何能渡渭水?”

    王邑说着还认真审视贾逵,总觉得这个年轻人故作夸张,危言耸听,是想吓唬自己。

    贾逵深吸一口气,平静反问:“明公,何以断定李堪缺少舟船?”

    王邑狐疑:“难道他就不怕钟元常、黑虎牙震怒?”

    贾逵上前两步,低声:“明公受难,与钟元常、黑虎牙何损之有?依仆来看,黑虎牙乐于促成。如此借刀杀人,坐而分金,岂不美哉?”

    “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