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不管怎么说,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2 / 2)

加入书签

大都不是没有能打的部队,但最能打的一批,全都南下镇压义军,此时知晓北方大变的消息,南方各部元军也都有了别样的心思。

南方各路义军纷纷起事响应北方,而朝廷派来平乱的各路人马,大致归于三部统属。

汝阳王察罕乃是其中最强的一部,另外还有中书平章政事孛罗帖木儿,北地汉人元将李思齐。

这三部人马汇集足有数十万之多,但朝廷当初将他们分别派出,就是想让三部彼此牵制,所以他们各自也都是有着矛盾。

不过当北方大变的消息传来,汝阳王察罕帖木儿和中书平章政事孛罗帖木儿,都是选择领兵北上,想要收复大都重立中枢为元廷续命。

而北地汉人元将李思齐则是态度暧昧,在两位“帖木儿”大臣谈判合流北上的时候,他周边的几部“义军”却突然爆发攻势,李思齐“无奈”下只能派兵苦战,养寇自重算是被他玩明白了。

当察罕和孛罗这两位帖木儿合兵回返北方的消息传来,位于大都的徐信立刻下令南方各部明教系的义军出动,命他们不论如何都得拖过三个月的时间。

察罕及孛罗麾下义军戴素北上,说是要给大元皇族复仇,乃是不折不扣的“哀军”,要真让他们势如破竹的北上复克大都,还真有可能将大元中央朝廷给立起来,这样想再彻底覆灭元廷,难度就会大上很多。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哀兵必胜不假,但若被持续拖延,那鼓噪起来的哀勇之气也会消耗殆尽。

就类似于上世纪小日子放话三个月灭亡中华,一旦被拖住节奏不能完成他们放下的大话,最后只会是陷入自我灭亡的局面。

所以徐信严令南方各路明教系义军,一定要拖住元军的脚步,不能放一兵一卒跨越黄河。

徐信在北方的胜利让南方各部义军大为振奋,江南天鹰教、淮北朱元璋、江西徐寿辉等各部义军自然不敢怠慢教主命令,尽起精锐与元军死磕,坚壁清野,不断拖延察罕等元军脚步。

这要是放在几个月前,元军看到义军和他们这样子拼命,汝阳王察罕能够高兴死,但是放到现在,哪怕是元军进展还算顺利,多次打败来袭义军,察罕和孛罗两位“帖木儿”也是高兴不起来。

三个月的时间转瞬而过,转眼间元廷皇帝殒命已过百日,北方大片疆域落入明军手中,南方各部义军也在死磕元军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察罕、孛罗率军挺进黄河,但却不能再进一步,因为徐信已经领着大军南下到了河南,各处也都有义军合围而来,将他们围困在了其中。

“启禀明王,鞑子汝阳王察罕和中书平章政事孛罗,这两日并未强渡黄河,而是据城防守,其麾下各部,人马民夫共六十万,其中精兵十数万。”

“明王,咱们黄河南北各路义军合围,调动的人马加上百姓民夫,足有八十多万,但鞑子精锐众多,虽败上多场却依旧不乱,是难啃的骨头啊!”

黄河北边的大营当中,说不得和彭莹玉这两位南北义军的领头军师,分别向着徐信介绍目前的情况,殷天正、五行旗使、常遇春、韩山童、刘福通、朱元璋、徐寿辉等明教各首领尽数在场。

徐信听着这两位这种介绍,脑子里不由得响起一段话:“不管怎么说,八十万对六十万,优势在我!”

他忍不住打了个激灵,一丢丢的志得意满立刻烟消云散,历代从不缺有大优势的雄主在优势兵力下翻车,而且这种翻车一旦败了就再难翻盘。

赤壁之战的曹操,淝水之战的苻坚,率军南下的时候都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结果却都一败葬送统一良机,徐信可不想步了这两位的后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