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古三通的天下第一之路(2 / 2)

加入书签

“陛下,大都督既然暂时有事,那事情缓着办也好一些,从长计议,避免出错。”

皇帝听了徐信这话,眼神一阵闪烁,最后叹息道:“新军之事,确实不能太着急。”

皇帝和徐信的对话虽然简单,但若是传出外廷,必然是会引起朝廷内的大地震。

皇帝居然想要办新军,并且还一直瞒着,明显就是在防,专门防着外廷的文官干涉。

数十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大明幸有于谦站出来力挽狂澜,当时只是兵部侍郎的于谦在那一战晋兵部尚书,加太子少保,后来更是拥立景泰帝朱祁钰,成为朝堂第一人。

于谦无疑是个忠臣,甚至可以说是愚忠,夺门之变发生的时候,他是可以阻止的,但却并没有,任由重夺皇位的朱祁镇发落了自己。

朱祁镇杀于谦,绝对是极度丑恶的一件事,但于谦也确实做了对大明朝堂不好的事情,文官主导武事。自他之后,文官逐渐将手伸进了军队,影响到了兵权,这是对皇权的挑战。

没有兵权的皇帝,就如同一个男人的蛋蛋被人攥住了一样,无论如何,皇帝都是不能接受的。

朱祁镇没本事从文官手中夺回兵权,他根本就是个废物。

不过他之后继位的朱见深倒是个有本事的,靠着各种手段,夺回了一部分权力,但奈何勋贵废的太彻底了,就算他在如何扶持,也不能恢复到正统之前那文武相对平衡的状态。

最后被成化帝整的没办法了,直接放出宦官这条恶犬,大行厂卫,虽然勉强平衡了朝政,但也导致更多的问题。

弘治帝现在坐稳了皇位,打压了厂卫,自然也想着彻底收回兵权,重定文武平衡。

徐信这个时候自然是出主意,弄个讲武堂什么,精选生徒,习武备者为师,严加督课,明定升阶,重理军政。后续还可以将讲武堂弄成军校,搞个什么“皇辅”军校。

虽然说在大明搞什么“皇辅军校”看着太……但不得不承认这种法子好用啊。

近代军队超越古代军队的最关键一个原因,就在于数量庞大且合格的中下级军官。而到了现代,当兵更是全读过书的,放在随便什么朝代都能当军官或者将军,这种自然是精兵中的精兵。

很多小说当中穿越到古代搞“皇辅”,你必须承认这种方法确实是高效且有用。

不过想要办好这件事情,问题比较多。首先就是山长,也就是校长。因为涉及到明定升阶之事,这就涉及官员升迁,类似于科举定出身。

科举所有的进士及第皆为皇帝所赐,这样的进士们可称呼自己为天子门生,而皇帝自然是所有进士们的老师。

武备学堂明定升阶之事,其实就只能交由皇帝去操持决定,所以这“皇辅军校”的校长,只能是皇帝。

不过具体操持管理的人,也就是副校长,也很是关键重要,必须是皇帝信得过的人,所以一开始定的是朱无视,但是现在,貌似只能是他徐某人被迫担任此事了。

“守仁,既然无视暂时不能回来,那讲武堂之事,且由你担着吧!”

皇帝叹息一声做了决定,心底感慨无人可用。徐信虽然很“忠诚得力”,但让他什么事都干,皇帝也觉得不好意思,且这样的臣子,权势太大了,迟早会有造反的能力。

这边京城开始浩浩荡荡的军事改革,那边的江湖,自西北昆仑派开始,不败顽童古三通开启了自己的成名之路,照着八大派的名单,他一个个挑战过去,势要成为天下第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