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解密:朱见深之死!成化之后,(2 / 2)

加入书签

天顺帝飞快思索,很快就想明白了,这应该是仙师特召。

“你与我和老朱,一同去一趟成化时空。”

对刚出现的黑化朱祁镇,季伯鹰没有过多解释。

这一趟成化时空之行,之所以要带上黑化朱祁镇,其中原因也简单。

当一个王朝正值颠覆性的大改革时期之时,在这个时间段,主导改革的皇帝陛下在没有任何后事安排的前提下突然驾崩了,那这王朝的朝局将会成什么模样,就算是用脚想也能猜到。

一个字,乱。

乱象之下,什么妖魔鬼怪都会冒出来,或许曾经的摆烂怂包,瞬间就成了铁头侠。

当然。

对于季伯鹰来说,因为迟早要回溯成化时空的时间线,所以现在的成化朝最终乱成什么样,哪怕是原地毁灭,其实都无所谓了。

但是,季伯鹰的核心需求是,弄清楚朱见深究竟是怎么死的。

这样在回溯时间线之后,才可以做到对问题根治解决,总不能回溯之后,让朱见深再死一次。

而要搞清楚朱见深的死因,就必须防止有人从中浑水摸鱼,就必须要让成化朝这潭水给安定下来,那就得有人出来镇场子。

这个人选,非天顺帝黑化朱祁镇莫属。

成化十三年,这个时间距离天顺年并没过多久,朝中各司要职基本上都是正统-景泰-天顺年的进士,都还认得天顺帝的这张脸。

黑化朱祁镇,绝对够刷。

“是。”

天顺帝点了点头。

他并没有问去做什么,该问和不该问的他还是清楚。

“你小子干什么去了。”

旁侧的老朱,此时目光落在天顺帝身上,他从黑化朱祁镇的身上感觉到一股极其浓郁的肃杀之气,这显然是刚从战场带回来的。

“回太祖。”

“我刚率军于漠北平了也先次子,斩一万八千级瓦剌头颅,这会正值返程路上。”

黑化朱祁镇平静开口,仿佛砍的这一万八瓦剌头颅不是人的脑袋,而是一万八千颗西瓜。

“好!”

“有出息。”

老朱闻言一顿,接着笑了。

他没有想到这个天顺朱祁镇竟然能有这般大的变化,一想起朱祁镇之前那副模样,前后比起来,简直是天地之别。

在老朱看来,这也充分说明了他老朱家子孙的可塑性!

“看来咱之前揍你的那一顿,没白揍。”

老朱拍了拍黑化朱祁镇的肩膀,以表鼓励。

季伯鹰微微偏头,瞥了眼黑化朱祁镇。

现在的他绝对有理由相信,黑化朱祁镇平时只要上课就粘着王阳明,绝对不仅仅是向王阳明讨教了心学要义,怕是连带兵法腹黑那一套也都学过来了。

深吸一口气,继续将注意力落在已经重启的成化时空之门。

季伯鹰着实是很好奇。

这成化帝朱见深,究竟是怎么死的。

是自己死的,还是被弄死的?!

真要是被人弄死的,又是谁有这个本事和胆量?!

一念而动。

唰。

刹那,三人身影,于这阁顶雅间消失。

…………………………

成化时空。

对成化时空,季伯鹰一共进行过两次时间线滑动,一次半年多,一次是现在的一年。

当下之成化时空,距离仙师季伯鹰第一次降临的成化十一年春,已然是成化十三年,正直秋冬交替之际。

成化大明经过长达一年半的改革,尤其是在成化帝朱见深日夜爆肝的努力下,已经是有了极大的变化。

大明皇家天工院、皇家医学院、皇家国学院、皇家白银总行等等一系列国家级统筹机构,从办公用地到人员配备,都已经全数构建完毕,并正式开始了运转。

再就是户籍改革、军队改革、科举改革、民生改革、宗室改革等等,每一项都是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倭岛的白银,早在年前就已经开始源源不断的被运回大明本土,倭奴也是大量运回,用以充当苦役。

白银扩张计划亦是已经扩张至大半个东南亚,本土过剩的白银被源源不断的注入到东南亚各国。

伴随着这些白银对海外的注入,是大明对海外国度的经济掌控,进而换来的是这些国度的大量生产力涌回大明本土。

在这个良性循环的体制之下,成化大明的整体国力在以倍增的速度不断攀升。

军队火器更是有了快速的发展,皇家天工院开始运转后的第一批项目,其中便是有着燧发枪的研发,因为有样本存在,研发改进基本上没有难度。

现在的成化大明已经能够对燧发枪进行批量生产,人均一条枪,一点不夸张。

而大明历代最为注重的北境情况。

从成化十二年的秋季开始,成化帝就已经下旨,于北境构建绵长的军需粮道,不用怕花钱!

在粮道构建之后,命十万大军北伐瓦剌。

刚开始瓦剌还想和大明正面硬刚一波,结果发现完全没法刚,在十万条燧发枪面前,这瓦剌骑兵就是一群活靶子。

明军一路纵深,在长城之外建立了越来越多的堡垒,最远的堡垒已经达到了漠北五百里之外,将瓦剌鞑子逼的只能去吃草。

而这,还远远没有完。

在成化帝朱见深对北境的长远规划之中,漠北上的瓦剌鞑子是要被彻底肃清的,这帮鞑虏要不就被杀光,要不就离开亚洲,滚欧洲抢劫去。

这也是课堂上‘西伯利亚’政策的前提要求之一,朱见深都坚决贯彻着。

至于同样在北边的建奴,整个建州从去年春天到今年秋天,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建州女真前后已经被成化帝反复犁了七遍。

史称,七犁建州。

尤其是姓爱新觉罗的,抓到一个算一个,都被剁了扔到海里喂鱼了。

现在的建州,大明的常规驻军有三万,都是扛枪的,大街上连条女真狗都不敢大声吠,生怕被拖出去炖了。

唯一没有动的,是南境的安南等诸国,这部分内容仙师没有讲到,朱见深就暂时没有动。

可以这么说。

整个成化朝的国力都处在飞速提升的阶段,绝对的巨龙腾飞之景。

然而。

这一切。

随着主导者成化帝的突然驾崩,呈现戛然而止之势。

虽然现在暂时还看不出来,但是已经可以初见端倪。

比如,在成化帝驾崩的第二天,本应供给皇家天工院的海量研发经费,就毫无理由的硬生生被内阁强行砍了一半,一大半研发项目陷入了瘫痪。

从流程之上来说,皇家天工院的经费决议,只能由皇家天工院院首来提,并且直接呈送天子,由天子来亲自审批,连秉笔掌印太监的批红盖章都不用过,单用另一套审核体系。

但是现在的成化时空。

天子已经崩了,新天子还没确定是谁。

皇家天工院的院首(泰昌宋应星)更是不在,内阁自然而然就把事给强行做了。

而这,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不仅是皇家天工院,其他的新设机构,随着天子驾崩,都多多少少开始出现了问题,甚至连刚刚改革完成的军队都开始有黑手涉入。

毕竟,如今朝廷对军队的军费投入是过往的数倍。

迫不及待至此,都想趁早分一杯羹。

而说起新天子。

此时当下。

成化时空之奉天殿,一场朝会正在进行中。

不过有点意思的是,这场朝会只有群臣,并没有主君。

龙椅上,空着。

而现在,距离成化帝驾崩,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天时间,也就是说,这三天时间,整个成化大明是完全处于没有皇帝的状态。

理论上来说,天不可一日无日,国不可一日无君。

既然上一个皇帝已经驾崩了,那下一个就应该立即在灵前即位才对。

可是。

谁来继位?

这成了问题。

当下这成化朝会所争论的,就是这件事,谁可以登基继位?!

朝上正在对刚的主要分成两批人。

一,以万安这个混子为首的文臣集团。

二,以汪直这个西厂提督为首的阉宦集团,当然,在汪直的后面还站着万贵妃。

其实如果没有这一场从去年开始的大改革,这个问题基本上不需要争论。

父死子替,这是祖制。

再加上成化帝朱见深在驾崩之前,只有朱佑樘这么一个崽,那朱佑樘就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天子。

但是,核心问题来了。

这一场大改革就包括储君制度的改革,早在年前就已经定了,储君必须要满足十五周岁,这是继位的硬性条件!

这也就意味着,从储君制度来看,就算朱佑樘是朱见深的独子,依旧是不能继承大统。

所以,现在的朝局就分成了两派。

一,文官集团要求从外地选择血缘与朱见深亲近的藩王继位,也就是英宗诸子。

二,阉宦集团则是坚决拥戴年仅八岁的朱佑樘继位。

这两派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不同选择也很简单。

成化朝处于废物状态的文官集团,只要文官集团能够从外地迎藩王登基,那文官集团就集体有从龙之功,从此翻身把歌唱。

而宦官集团要朱佑樘继位,是因为八岁的朱佑樘无法亲政,只能由万贵妃摄政,那这朝堂自然就是宦官和外戚说了算。

“储君之制,这是大行皇帝生前亲自所定之制。”

“汪直!你难道要违抗大行皇帝之命?!”

在成化朝素来以混子闻名的万安,这会却是变得极其之刚。

实际上,万安现在并不是的内阁首辅,而是次辅,首辅是参加了首辅培训班的李秉。

只是李秉为人太过刚正,有朱见深撑腰的时候,李秉可以稳住,大刀阔斧的去执行,但朱见深一死,文官中基本无人再听李秉之言。

比如砍皇家天工院的经费,就是内阁成员集体抱团绕过李秉所做。

说到底,李老爷子还是镇不住场。

再加上李秉从入秋开始,就已经重病半月有余,现在连床都没法起,这会连朝会都没法参加。

“呵。”

汪直瞥了眼万安,冷冷一笑。

“诸位大人听好了。”

“今天本督的话,即是贵妃之谕,谁不服?!”

汪大太监一身威风蟒袍,叉腰站在殿前,昂着脑袋,用鼻孔怼着这帮文臣。

话音落。

自这奉天殿两侧,突然大批锦衣卫涌出,手中绣春刀皆是拔了出来。

敢在奉天殿亮刀,好家伙,造反也就这样了。

这架势,俨然是要当廷砍人了,惊的这帮文臣无不是脸色煞白,毕竟谁也不想挨刀子。

“莫说你们这群腐儒,今天就算是英宗皇帝显灵,那也不管用!”

轰隆~!

辰时微光,余隆未歇,一道虬龙黄金雷霆,将这天际,一分为二。

————————————

PS:今天更新有点早,求月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