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捡漏(2 / 2)

加入书签

老板憨憨笑道:“两万块,明代的老物件。”

说完拿出一支小电筒递给他:“你从碗底打打光,又润又透,了不得的好宝贝呢。”

2万?

还明代?

果然人不可貌相,还真他妈敢吹啊!

杨辰笑了笑,也没说什么,把斗彩鸡缸杯放了回去。

至于打光什么的,就没必要了。

现代工艺品而已。

什么造不出来?

放下鸡缸杯,杨辰随手又拿起一枚古钱。

专注一看。

鉴定字幕便跃然而出。

物品:光绪通宝。

详情:无。

材质:铜,铁。

年代:现代。

成色:旧。

品质:差。

总结:垃圾。

市场价:2元。

实际价值:5毛。

靠!

都是些个位数以下的垃圾玩意儿。

不过想想也在情理之中,都是一些批量制造的现代工艺,按批发价来算,肯定值不了几个钱。

杨辰放下铜钱,又一样一样拿起其它的物件来看。

现代。

现代。

垃圾。

垃圾。

6元,9元,15元,23元,6万,30元.

等等。

好象有个值钱东西。

杨辰刚刚看得有点快,好像错过了什么。

回头一想,拿起刚刚放下的一个青花瓷盘,专注一看。

物品:青花瓷盘。

详情:无。

材质:陶土。

年代:现代。

成色:旧。

品质:一般。

总结:普通垃圾

市场价:200元。

实际价值:150元。

嗯,不是它。

杨辰迅速放回摊位,稍稍回忆了一下刚才看的东西,又一样一样的拿出来让系统鉴定,跳出的字幕都是垃圾,垃圾,6元,9元……

咦,难道是我看花了眼?

杨辰再次看向那个青花瓷盘。

跳出的字幕还是老样子。

不是当他的目光扫向垫着青花瓷盘的一本旧书时,跳出的字幕让他眼前一亮。

物品:连环画

详情:于濂元彩绘珍藏版《梁山伯与祝英台》。

材质:纸浆。

年代:1955年。

成色:旧。

品质:一般。

总结:值得收藏。

市场价:6万。

实际价值:6万。

“原来是它!”

杨辰心中一喜,脸上却是不动声色。

这摊位上的东西他看了很多,万万没想到,最值钱的竟是用来垫东西的一本旧书。

一本55年的连环画为什么会值那么多钱?

杨辰不懂,所以目光锁定那本旧书,马上把字幕的鉴定功能,切换到注解功能。

随即,一行行字幕跳了出来。

1、于濂元是新中国著名的连环画大师。

2、55年的彩绘版发行较少。

3、于濂元亲笔签名版本。

杨辰暗自点头,原来如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