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新朝新气象【明末副本完】(1 / 2)

加入书签

显庆元年二月二十七,辰时,北京城南城区。

    “中了~中了,帅老爷高中会元!”

    “恭喜帅老爷、贺喜帅老爷,独占鳌头指日可待。”

    正阳门的城门一开,便有数名仆役装扮的中年男子飞奔向南城的目标客栈,一到店门口就大声嚷嚷起来,顺带讨要喜钱。

    他们嘴里的帅老爷名为帅仲黎,军户出身,极其擅长算术。

    早在去年,显庆帝就布告天下,自显庆元年开始连开三年的恩科,前朝的秀才、举人都能接着考。

    只是新朝新气象,除去四书五经,《九章算术》、《夏侯阳算经》等算经十书,《齐民要术》、《陈敷农书》等五大农书,《纪效新书》等兵书,以及《几何原本》外来算书通通加到了会试、殿试出题范围里。

    主打一个雨露均沾。

    原先的四书五经仍旧在出题范围里,但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以新帝的古怪性格,新增的算经、兵书、农经才是取士重点。

    今晨会试放榜后,看榜的百姓、应试举人总算是明白了新朝取士的变化。

    原先的五经魁合为一个书经魁,算经魁、农书魁、兵书魁各自占了一个前四的名额。

    帅仲黎的本经便是算经十书。

    客栈里的店小二、掌柜们惊得合不拢嘴,谁也不敢想象这么一个供来往客商、脚夫暂歇的简陋客栈能出一个会元。

    哪个举人老爷能瞧得上这种大通铺为主的客栈呢?

    他们急忙去找所谓的帅老爷。

    在此期间,五军都督府的衙役都来了几个,找帅老爷报喜。

    附近的百姓听到消息,将这处客栈围的水泄不通,凑热闹是京师民众的本性,他们也想瞧瞧会元长啥样,顺带沾沾福气。

    客栈里忙活半天后,总算是找到了帅老爷,这是位面相有点痴愣的中年男人,面净无须,身穿麻布直裰棉服,头顶的发髻用粗布包着,外人一看怎么也不会将他和会试第一名联系在一起。

    他听得自己中了会元也只是淡淡应了一声,没有额外表示。

    第一波抵达的报喜之人是湖广、南直会馆里的仆人,这位帅老爷据传祖上是湖广人,后来世居南直隶徽州府歙县,因此两地都认帅老爷是自己人。

    第二波来的衙役出身五军都督府,这五个衙门专管军户事项,他们也认帅老爷是自己人。

    而后形形色色的人跑到这处客栈里,有送礼的,有拉关系的,但帅仲黎都只是淡淡回应,似乎身外的喧闹与他关系不大。

    倒是客栈的掌柜、小二们忙钱忙后,比正主都高兴。

    闻讯而来的客栈东家甚至喜到发了癔症,嘴里不住念叨着“中了,噫,中了!”等话语,还大笑不止,在客栈前堂里飞跑。

    他这个样子实在不像话,帅老爷大喜日子,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他中了会元,于是中军都督府的一位衙役一巴掌抽醒了客栈东家,让他一边发癫去。

    “歙县父老赠帅老爷仪银五百两~”

    后续到来之人送的贺礼就重的多了,尤其以徽州府来人送的礼重。

    有热心民众给凑热闹的百姓一解释,众人才知为何歙县的富商们出手这么大方。

    原来前朝隆庆、万历年间,徽州府出了桩人丁丝绢案,歙县比徽州府其余五县多缴纳一份丝绢税,这帅仲黎的曾祖父、祖父两代人把这百年烂账算清楚,又告到上面的衙门,为歙县减轻了丝绢税的负担,不足的丝绢税由其余五县缴齐。

    但其他五县气不过,于是合伙闹了民变,朝廷各打五十大板,既加了五县的丝绢税,又将帅仲黎的祖父帅嘉谟打了顿板子后流放三千里,远充蓟镇当兵。

    歙县人将帅嘉谟写进了县志里,用壮夫侠士称颂这位为民请命的义士。

    这桩奇事让围观百姓啧啧称奇,帅老爷原先的痴愣呆傻也在他们眼里变成了胸中有算筹、有侠义士气。

    今年是第一场恩科,有关新科会元的各种奇闻如同长了翅膀一般,飞速传进京师的角角落落,有心的没心的,都拿这个算呆子当茶余饭后的闲聊之资。

    宫城坤宁宫主殿,皇后董氏、齐妃王氏、惠嫔商氏、丽嫔周氏聚在一起,每天带着皇子皇女们办茶话会是显庆帝的要求。

    “各位妹妹们听说恩科的事了吗?会试第一居然是个呆子,也不知道大木棍是怎么选出来的。”齐妃王氏笑呵呵道。

    王氏出身低微,也没读过什么书,嘴上时常挂着一些粗鄙之语,这大木棍便是她对显庆帝的私称。

    “这帅仲黎出身南直隶歙县,又是军户,祖上又当过营兵,以本宫之见,此人必为今科状元。”

    皇后董氏淡淡道。

    如今后宫仅有三位妃嫔,诞下皇子的只有惠嫔商氏,对率先生下皇长子并早早被册封为皇后的董氏没有多大威胁,因此董氏每日只期望自己的好大儿快快长大,别的事情不大上心。

    “妹妹也是同样的看法。”商氏冲着穿着朴素的皇后微微一笑,“这帅仲黎祖上为民请命,但却得了个流放三千里的刑罚。如今新朝初创,这样的算筹大才却能扶摇直上,正说明我大唐皇帝的贤明。”

    董氏出身耕读世家,商氏素有才名,她二人的见解往往在另外两位妃嫔之上。

    皇后是从帅仲黎出身角度分析,董氏则从前朝与今朝的对比入手,各自有各自的道理。

    虽然朱明与李唐走的是正经禅位仪式,可当初吴王的禅位诏书就存了讥讽之意,那句“乃者社稷倾覆,王拯而存之;辽东芜梗,又济而复之”明显就在指责显庆帝仅仅光复辽东,功劳还够不上挽社稷之倾覆。

    后世文人一读就明白。

    但新朝也在暗讽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

    吴王的爵位只是特封给朱由校,去年他病死后爵位变成吴公,由其弟朱由检承袭,朱由检原先的凤阳侯则直接除爵,毕竟新帝当初说的很清楚,只有吴公是与国同休的世爵。

    “吴”这个名号是当初韩林儿封给朱元璋的,新朝又拿来封给朱由校兄弟俩,如此一对比,就显出当年朱氏的心狠手辣,起码新朝还保留了朱家的公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