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江风寒露(二)(2 / 2)

加入书签

    杨伦上前跪下奏道:“陛下,阁老是两朝元老,主考春闱多次,门下学生不计其数,纵出了梁为本这样大逆不道之人,也实难免啊。”

    贞宁帝道:“你这话在朕这里没有实意,朕的意思是……”

    话至此处,贞宁帝竟一连咳了好几声,内阁的众臣忙一道跪下,齐声道:“陛下保重龙体。”

    司礼监的人则取水的取水,捧盆的捧盆,服侍贞宁帝漱口。

    邓瑛待贞宁帝漱过口,方将一碗茶呈上,贞宁帝看着他的手道:“你手脚不好,就不用伺候了。”

    何怡贤道:“主子您仁慈,但他不能尽心,心里也惶恐啊。”

    贞宁帝笑了一声,接下邓瑛手中的茶喝了一口,又对何怡贤道:“朕进去更衣。”

    说着便站起了身,胡襄连忙跟上去随侍。

    阁臣见贞宁帝如此,虽有怨愤,但都不敢出声。

    何怡贤朝众臣走近了一步,提声道:“此事涉及浙江的倭寇,陛下的意思是,该审还是要审。”

    白玉阳忍不住道:“陛下今日亲见我等,不肯亲自与我们说,反让掌印传话,是什么道理。”

    何怡贤朝内殿看了一眼,躬身道:“白尚书不要动怒,老奴只是陛下传声一只虫子。”

    白玉阳切齿,想站起来,却又想起贞宁帝进去时并没叫起,自己跪在何怡贤面前着实狼狈,气性一下去,想说的话就说不出来了。

    何怡贤低头看着白玉阳大:“白尚书,陛下还是体恤白阁老的,昨日就传了北镇抚司使进宫,亲自叮嘱,要对阁老以礼相待。”

    白玉阳听完这句话,同时明白过来,贞宁帝借更衣避出,就是不想在他们面前自己说出这个决定。

    “我父亲是阁臣,即便要受审,也该交由三司,怎可……”

    “白大人这话大不敬!”

    何怡贤拍手打断他,又对一旁的御史道:“这话得记下。”

    “你……”

    杨伦在白玉阳背后狠狠地拽了他一把。

    “别说了……”

    何怡贤道:“这是陛下的恩典,白尚书明白吗?”

    白玉阳没有说话。

    杨伦压低声音道:“出声……”

    白玉阳这才愤道:“本官失言。”

    何怡贤这才继续说道:“陛下昨日还说,阁老年事已高,家眷中亦有不能惊动的,所以,案审期间,陛下不准查抄。白尚书,这些都是天恩,尚书您得仔细思量啊。”

    正说着,内殿的帘门被宫女悬起,贞宁帝从帘后走了出来,众人复又行礼。

    贞宁帝走到御坐上坐下。

    “议得如何了?”

    何怡贤躬身道:“陛下的恩典,奴婢已与诸位大人说了。”

    白玉阳道:“陛下,此奴殿前狂妄,污蔑臣父,请陛下治其重罪!”

    贞宁帝道:“这几日,朕的饮食也少,阁老缠绵病榻,朕日夜忧虑,时不时地就会想起先帝临崩前对朕说的话,阁老在朕幼年时,对朕用心教导,虽不是朕的讲官,但朕亦视他为帝师,朕今日跟你们说几句掏心的话。”

    他说着端起茶盏,“朕在位十四年,审慎克己,除三大殿外,从未动用内弩修缮过所居之地,朕身边的这些奴婢服侍朕这么多年,朕也不过赏过他们几件常服而已,你们斥责他们,朕也听得进去,你们要查学田案……”

    他说着看向邓瑛,“朕也让他待罪了,但朕身边不能没人服侍,你们来服侍吗?”

    一番话毕,无人应声。

    贞宁帝摁了摁眉心,“议到这里吧。”

    杨伦道:“陛下,臣请陛下再三思。”

    白玉阳亦叩首道:“陛下,臣自请撤职避嫌,请陛下将臣父与梁为本一道交给三司。”

    贞宁帝笑了一声,“你们这是不信朕啊。”

    “臣等万死。”

    话音刚落,殿外的内侍禀告,说皇长子殿下到了。

    贞宁帝叫传进。

    邓瑛不禁抬头朝殿门前望去。

    易琅跨入殿中行礼,见阁臣皆在,起身拱手道:“儿臣在殿外等候。”

    贞宁帝朝他招了招手,“无妨,过来吧。”

    易琅走到御坐前,躬身呈物。

    “儿臣今日偶得,请父皇过目。”

    何怡贤替易琅将青词呈上。

    易琅直起身,看向行跪的众臣道:“父皇,阁臣们怎么了。”

    贞宁帝并没有回答他,反而读出了青词中的一句:‘离九霄应天命,御四海哀苍生。’此句甚好。”

    易琅回身道:“父皇在天受命,在世为仁君,您哀阁老之疾,怜奴婢之苦,上下皆施恩,不可谓不公正。”

    “公正。”

    贞宁帝重复了一遍这两个字。

    邓瑛伏身道:“陛下,奴婢有一个请求。”

    “讲。”

    “请陛下将阁老的案子交由奴婢来审。”

    他说着稍稍直身,“殿下说您哀阁老之疾,怜奴婢之苦,不可谓不公正,奴婢如今因阁老弹劾而待罪,若论公正,阁老之罪,理当由奴婢来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