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官本思想(1 / 2)

加入书签

“小姐,侯府接亲的人已经到崔家镇了!”

    “小姐,族长和族老他们已经去镇上迎接侯府来接亲的人了!”

    “小姐,老爷和夫人已经在大门口迎接了!”

    崔家,侍女小薇在院子里进进出出,给崔淑筠带来了无数的第一手消息。

    “好了,小薇,淡定!”

    “着急忙慌的像什么样子!”

    今天的崔淑筠和前几天的崔淑筠截然不同。

    重新恢复了波澜不惊的状态。

    或许是因为事实无法改变。

    也或许是因为崔淑筠真的想通了!

    “筠姐儿果然不愧是即将嫁入侯府的人,说话做事就是淡定。犹记得我当初成亲的时候,可是紧张得不得了呢!”崔家大嫂一边帮崔淑筠梳理妆容,一边略带讨好的说道。

    虽然崔家大嫂也听说了崔淑筠最近几个月来和崔家二嫂交往甚密,但到底没有亲眼看见。

    眼不见为净!

    崔淑筠到底是崔荣和的同胞妹妹,嫁得又是侯府,崔家大嫂并不想在这崔淑筠出阁的最后关头留下一些芥蒂。

    “大嫂过谦了!谁不知道大嫂在家时就是有名的淑女。嫁来我们崔家后又贤惠,帮助母亲将崔家打理的井井有条。我出阁后,父亲母亲还要多劳烦大嫂照料!”

    崔淑筠说话也很客气。

    毕竟她出阁后,就是外人了。

    家中父母还要靠崔家大嫂赡养。

    说完,崔淑筠又往屋外看了一眼。

    最终还是没有看见二嫂艾敬霞的身影。

    虽然之前二嫂就已经说过了,她不喜欢这种氛围,也懒得应付这些表面功夫,不会来送崔淑筠出嫁。

    但当二嫂真的没来的时候,崔淑筠还是忍不住失望!

    她好想告诉二嫂。

    她突破了!

    她没有拔苗助长,也没有借助侯府资源,而是靠着自己努力,于昨晚水满则溢的自然而然的突破了。

    二嫂说得不错,炼神最忌心浮气躁!

    需万事淡定!

    需常怀“得之我所幸,失之我所命”的超然心态。

    最后,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

    当然,崔淑筠除了感恩上天、感恩努力之外,还要感谢福安侯府接亲队伍来的比想象的要慢得多,给了崔淑筠时间。

    ……

    “来了,来了!”

    在崔淑筠梳妆打扮的时候,侯府接亲队伍终于走到了崔家二房。

    “赵将军,各位,一路辛苦了!”

    崔宗彦当即迎了上去。

    在大明王朝,像崔家这种情况,作为女方父母是不宜太过上赶着的,不然容易让男方看轻,让士林看不起。

    所以崔氏才由族长和族老负责前去迎接侯府接亲队伍。

    崔宗彦夫妇则在大门口等候。

    “崔大人,客气了!”

    赵兴汉脸带笑容的迎了上去。

    对崔氏其他人,赵兴汉可以适当的展露一点小情绪,但对未来侯府正夫人的嫡亲父母,赵兴汉必须要保持尊重,哪怕只是明面上的。

    不然赵兴汉在哪里都说不过去。

    更为重要的是,崔宗彦在京为官。虽然只是一个从四品,但也不比赵兴汉这个空有其名的偏将军品秩低了。

    而且说不定崔宗彦手中实权还要更大。

    赵兴汉是典型的“官本位”思想。

    豪商大族?

    武道强者?

    在赵兴汉心中永远都没有官位品秩分量重!

    这个世界虽然武道是显学,但文人的地位也并不低。

    儒道同样是显学。

    毕竟武夫只能打天下,治天下还要看文人的。

    而且,很多时候,文人的笔杆子比武者手中的刀剑更为致命。

    崔宗极和崔氏族老宗亲看着刚才对他们爱答不理,一脸公式化表情的赵兴汉,现在面对崔宗彦,笑得脸都快烂了,心中别提是什么滋味了。

    这就是父凭女贵吗?

    原来赵兴汉也不是不会笑嘛!

    赵兴汉从来就不是一个死板和墨守成规的人,不然他也不会放弃从军立功的赵家子弟传统路线,而选择走捷径,博从龙之功。

    对朱承武娶崔氏女的决定,赵兴汉心中是不喜,但他绝不是没城府,不会演戏。

    赵兴汉很聪明,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他的小情绪表现出来,什么时候又只能将这份不喜放入心中。

    若不是了解赵兴汉,朱承武又怎么可能将接亲的任务交给他。

    若赵兴汉真是一个喜怒形于色,没有一点城府的莽汉,将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赵兴汉,朱承武不是自找不自在吗?

    一一见过之后,崔宗彦招呼崔氏和福安候府的一些重要人物步入院中。

    至于其他人,则是另有安排。

    哪怕崔氏是大族,但崔宗彦到底只是一个二房主事。

    他的家中不可能同时容下崔氏族人和候府近300人的来客。

    福安候府的大部分接亲人员,都会由崔氏宗亲出面接待安排。

    一方有事,八方出力。

    这就是这个时代大家族的凝聚力!

    大厅内,侯府接亲队伍还在和崔氏众人拉着家常,崔氏负责清点聘礼的人已经将福安候府此次送来的聘礼清点出来了。

    “福安候府礼银六百六十六两,迎送彩银八十八两,叩门彩银八十八两,净增彩银六十两,掌翰礼六十两,迎书彩银三十八两,共计白银1000两。另骏马10匹、药材10车、绫罗绸缎10车、米粮30车……”

    随着点聘之人的高声喝报,崔家一下就热闹起来了。

    “这么多!”

    “侯府对筠姐儿还真是重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