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何至于此(2 / 2)

加入书签

    可能是突然觉得几个儿子在外面,不放心,同时也不放心天下各州的刺史和都督。

    嘱咐慕容超,命令各州刺史都督回京奔丧。

    还叮嘱他,等人回来之后,在原本职位上任职三年以上的,要另行调任,不可以让他们再回原本的位置上,尤其是宗室。

    慕容超跪在塌前,声泪俱下的应答道:“父皇所言,儿臣一定牢记在心。”

    慕容英又抬头看着一旁的几个儿子女儿,“他们日后,都交给你照顾了”。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友爱兄弟姊妹.”

    慕容英算是含笑而终。

    虽然留下了一个不小的烂摊子给慕容超,但他觉得,慕容超应该搞得定。

    但是很显然,他低估了事情的严重性。

    就在宫里各处白布高高挂起,丧钟鸣响之后,诸王在洛阳的耳目在第一时间就把消息传向四方。

    第一个知道的是豫州的慕容鞅,这位吴王殿下在得知之后没有任何表示,看似没什么悲伤的表情,只是一个人在屋里待着了,等待朝廷的信使的到来。

    而第二个知晓的,就是并州的梁王慕容盏了。

    慕容盏在得知消息之后,立即派遣信使写出了两份密信。

    两封密信都是往北方而去,一封是代北,一封是塞外的阴山脚下。

    此时,东宫左庶子李孝俨在思虑半天之后,直接让自己的妻子郑氏带着一封信入宫求见正在守灵的晋阳公主慕容佳音。

    慕容佳音正在自己居所准备守灵的孝服,听说妯娌来求见,知道肯定是有事。

    而在她看过信之后,立即换上孝服来到大行皇帝灵前。

    犹豫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将书信交给已经是事实上皇帝的新君慕容超。

    慕容超此刻跪在灵前,跟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嚎啕大哭,见到慕容佳音递过来的书信之后,还是展开看了一看。

    谁知道看完信的慕容超直接将信件投入眼前的火盆之中,然后义正严辞的对慕容佳音道。

    “伽罗,孤就当没看过这封信,先帝尸骨未寒,孤怎么能建疑兄弟?”

    慕容佳音也点点头道,“驸马无状,还请皇兄恕罪。”

    慕容超闻言摇摇头道:“他与梁王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不过是担心突厥人趁机侵犯而已,何罪之有?只是先帝尸骨未寒,孤却不能任由他如此妄为,不过此事也不宜声张,你写一封家书警告与他即可。”

    慕容佳音的脸上始终带着泪,但还是点点头。

    李元徽却没想到,自己这封书信虽然没有引起慕容超的重视,但却为他留下了未卜先知的名号。

    仅仅在大行皇帝殡天十五日后,并州牧梁王慕容盏会同并州都督宇文涉,诛杀了不肯附逆的并州刺史王宪,晋阳太守薛陶等数十人。

    声称豫州的吴王慕容鞅毒死了皇帝慕容英和太子慕容超,窃据帝位,他作为皇子要起兵问罪

    同时,他还跟突厥可汗始毕,约为父子,请突厥出兵帮助他夺取天下。

    又求娶代国公拓跋余庆之女,请拓跋部出兵相助。

    每一步,都是按照李元徽信上写的那般,几乎是分毫不差。

    已经脱了孝衣的新君慕容超在知道二弟造反的消息,是跟着河东安邑失守的消息一起来的。

    也就是说河东叛军的兵锋,已经距离洛阳只有几百里了。

    惊慌之下的慕容超随后当着一众大臣,说了一句载入史册的名言。

    “若用李元徽之言,何至于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