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居外则安(2 / 2)

加入书签

    从前燕的吴王府出来,李元徽带着小舅子又去走了一趟亲戚。

    说句严重的,这是搭救之恩加上知遇之恩。

    前燕征东大将军、渤海郡公高晃家中。

    李元徽也给慕容圭一个出来做官的机会,汝南郡丞。一郡的副长官,这要是在前朝,他一个亲王哪怕赋闲在家,他也不会出去做这种官。

    “多谢齐王厚爱,李某愿尽绵薄之力。”

    独孤颍、李淳风是记室参军,掌书疏表启,宣行教命。

    加之李元徽过往在经略江淮,对抗群雄所展现出的才干和气魄,已经是人中龙凤了。

    李元徽原本是打算表李药师为豫州刺史,但把人捞出来之后还是觉得不太合适。

    但到了大唐,他觉得去世的父亲真是留给他这么大的一份遗泽,能在大唐出仕,那就说明人家是肯带着你一起玩的,官职哪怕不大,但是有实际事务给你做,就说明你有上升的空间。

    改朝换代之后,高晃仍旧被保留着渤海郡公的爵位,加抚军大将军,却没有实权。见到李元徽来同样赶到意外。

    来到洛阳除了捞人之外,李元徽还要接受三万多降兵,以及瓦岗军的部分队伍。

    回到洛阳的齐王府中,李元徽带着李药师跟一众幕僚和部署见了面,随后宣布:“李先生用兵之才,我钦佩不已,从今日其,李先生就是我镇军府司马。”

    毕竟他是昭武帝的儿子,前朝的嫡系血脉。对于本朝来说,最好的选择当然是杀了,消除威胁。

    而洛阳的降兵,李元徽则是命独孤求玉为总管,从中拣选精锐,得一万余精锐。

    “重耳居外,则安也。”

    这样的话,那就没必要担心了。

    而最有大将之风的徐懋功,猛将单雄信,程知节,以及智谋出众的崔孝同,则在晋王李玄庆手下。

    杜并和裴行方两个好友也在其中,李元徽也分别提拔他们为郎将。

    得知齐王殿下来访,慕容圭很是意外,毕竟在不久之前,他也是齐王

    慕容圭是很识时务的人,本来在他父亲和伯父相继去世之后,王府的日子就不怎么好过,西军围城的时候,也是整日担心。

    瓦岗旧人分成了三部分,最猛的几个猛将,秦伯圭、秦仲玉、羊献果、翟思训以及他们的部众都在秦王府效力。

    李药师身穿寻常袍服,长相清俊,身材高大,虽然在狱中,但也保持着士人的风度。

    慕容佳音特别写信给李元徽,请求他把这个最小的兄弟带到江淮,因为慕容佳音觉得如果带他出洛阳,那么这小子可能很难活到成年。

    首先李药师还寸功未立,直接坐上刺史,这会让很多人心下不服。同时李药师也没有展现过治理地方的才能,所以李元徽就给李药师换了个岗位。

    而李元徽说展现出的和煦态度,更是让慕容圭放心了。

    高晃的身体看起来好了很多,说了许多骑战、步战、水战、守城等诸多战法,与其谈论兵事也算是受益良多。

    李元徽的态度,好的让李药师有些意外。

    李药师答应的很痛快,因为早在颍川之战开打之前,李元徽就给他写过信劝他投降,那封信他当时虽然没当回事,但也记得大概内容,心里对他的用兵才能推崇备至,倍加赞誉。

    李元徽道:“先生不必谦逊,我已经跟陛下请命赦先生之过,陛下也说先生是人才,如今天下未定,我大唐初创,百废待兴,还请先生助我一臂之力。”

    忙完了这些公务之后,李元徽又去慰问了陈棱的家属,忙活完了都准备走了,李元徽又想起来还有两件事没办。

    慕容圭连忙拜谢,“多谢殿下,大恩没齿难忘。”

    慕容三藏、黄君汉、陈登云、贾雄这几人则被分到了齐王府这边。

    李青莲虽然只是军咨祭酒,但同时担任了中军督,除了幕府之外还有军职。

    李元徽闻言,没有开口怒斥高晃挑拨离间,而是郑重一稽。

    “多谢大将军赠言。”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