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这个枪炮总师,你来当!(2 / 2)

加入书签

    同时对液压法展开研究,哪怕短时间拿不出成果,时间长点总是能搞出来的,到时候再技术换代,继续碾压老关,想起来就美滋滋。

    何总想了想:“这个办法相比第一个,自紧的均匀性和一致性的确好很多,产品性能更加优秀。”

    何总感觉自己今天被好好上了一课,本以为高振东说加大长径比是外行话,没想到人家是钻研得比自己更深,想得更多,走得更远,这长径比,人家还真就加上去了。

    高振东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说完了炮,我再说说我对弹的想法。”

    高振东笑道:“如果我不用旋转稳定呢?”

    高振东边画边说:“所以我就想,能不能在炮管自身找找路子,解决下问题。我的考虑是,在火炮炮管镗孔完成之后,在火炮内壁施加一个压力,这个压力要远大于火炮膛压,通过这个压力,将炮管厚度变薄一些,炮管内壁的缺陷通过这个压力挤压掉,使炮管内壁更加紧致,是不是也能达到传统双层炮管的内硬外韧的效果。”

    穿甲体长了,那重量就大了,存速性能更好。

    草原拖拉机厂的人都被高振东一套技能搞得傻傻的,久久没有回过神来。

    高振东问道:“那有没有想过进一步提高长径比?”

    高振东哈哈大笑,还没回答,何总一巴掌拍在他的头上:“你傻啊,用倾斜尾翼给他们加上旋转不就行了!!”

    何总摇摇头:“高主任,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当脱壳弹芯长径比超过5以后,相对长度来说,弹体直径太小,无法储存角动量,难以维持炮弹的旋转,炮弹飞行稳定性和精确性便会下降,没法使用。”

    “不用旋转稳定?”何总有点儿懵。

    听了何总的想法,高振东也表示同意,这的确是一个比较稳妥持重的方案,高振东还开玩笑道:“其实VIM+ESR得到的炮钢还不是最好的,VIM+ESR+VAR(真空自耗电弧熔炼)得到的更好,不过VAR那个成本实在是高,性能提升也不大,性价比太低,没必要。”

    可是没想到,在这里,高主任却是别出心裁,用滑膛炮的特性反向淘汰了线膛炮,妙,太妙了。

    谁说坦克上一定要用线膛炮的?坦克炮射程才几千米,这个射程内,要什么线膛炮?

    高振东继续说他的第二个办法:“第二个办法,是用液压机,液压自紧,炮管内灌液压油,连通液压机,液压机直接在炮管内壁施加压力。”

    何总连连点头:“高主任,你这个想法太天才了,我回去好好想想,这个压力怎么个施加法。”

    一位技术员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高主任,那其他弹种怎么办?没有了膛线,其他弹种如杀爆榴弹、破甲弹没了旋转,不就打不准了么?”

    何总对比了半天,觉得哪个都挺好,想了想,我全都要。

    高振东继续画图:“我有两个想法,你可以参考看看。”

    滑膛炮结构简单,加工容易,配合身管自紧那是再合适不过了,太妙了,高主任这一套连招,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简直就是为坦克炮量身定制的,谁特么还说高主任没学过火炮相关的东西,我老何第一个不答应。

    何总相信,高振东是没正儿八经搞过坦克炮弹的,但是能一听名字就把脱壳穿甲弹的原理搞个八九不离十,这是真的厉害。

    这个性价比有多低呢,举个例子,汉斯猫的Rh120坦克炮,就是用的VIM+ESR+VAR,然后花旗国引进Rh120的时候,发现成本太高,然后改进了一下就用的VIM+ESR,发现性能也够用了,就把VAR给省掉了。

    速度快了存速好了,那穿深就更高。

    尾翼稳定,那就不用旋转稳定了,那就可以突破长径比的限制了。

    高振东表示同意:“是的,这个无疑是更加优秀的技术手段。不过缺点也有,技术难度大,对液压机的压力要求更高,如果压力太大了,那是真可能会炸管的,而不是像第一个技术那样只是把炮管撑裂而已。好在这个技术有个好处,那就是加压的压力精准可控,可以逐步增加。长远来说,这个办法潜力更大。”

    草原拖拉机厂的人已经顾不得点头了,运笔如飞,把高振东的话记下来。

    “对,像火箭、导弹那样,用尾翼稳定。就叫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

    要不说何总是枪炮总师呢,这反应就是快,立马就举一反三,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

    何总转过头,握住高振东的手:“高主任,什么都别说了,这个枪炮总师,你来当!”

    (本章完)

  小提示:按【空格键】返回目录,按(键盘左键←)返回上一章      按(键盘右键→)进入下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