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帮忙不忘打秋风(2 / 2)

加入书签

  问叶舟要了一百人,天天在这一万人的驻扎地周围宣讲征兵条件——即没有条件,无需户籍,不限年龄,来应征的,自报姓名年龄,为其开设新户籍。

  征兵处旁边设立粥棚,热呼呼的浓稠白粥香气四溢。只要来询问征兵情况,就可以喝上一大碗。

  一边是当反贼,一边是当真兵,以后吃军粮发军饷,一部分在流疫当中痛失家人的“光棍汉”首先来应征了。

  反正已经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到哪都是一条命。不过来应征了,招兵点的人会反复告诉他们是要去西北当兵,新户籍发的是西疆的,去了那里可以一人分两亩地,但要自己开荒。

  光身一人的汉子们,本地已无亲眷,去了西北,有地有饷有粮,只要花些力气,去吧。

  贺兰城也写了奏折,问轩辕昊要一万多套厚实些的军服。

  轩辕昊刚回批了叶舟的折子,又看了贺兰城的,明白他打的什么主意后,心里这个气,滇南刚过流疫爆发期,从云昭知府报的数字看,滇南痛失一成即十分之一的人口,这个数再报时,应该还会扩大。

  他贺兰城这是看上了这一万多人,直接发了他西疆的户籍,准备拐带去他西疆落户,顺手还问他这个皇帝再要一万多套衣服。这真不是趁火打劫么?

  估计下封奏折就是战时为兵,平时务农,问他要军饷了,干脆不等他开口直接批复,若再要饷,减半。

  贺兰城收了批复一看,这陛下也是个精的,一半就一半吧,等于这事是默许了,而且衣服是同意给了。

  当日轩辕昊批了折子,气呼呼去了张茹宫中晚膳,滇南流疫,皇后带头削减开支,又为滇南捐助。皇后牵头,各宫妃子和京都贵女们纷纷响应,先期已募集白银三十万两交由户部救灾。

  所以这顿晚膳也很简素,但轩辕昊的心思显然还在那奏折上,等张茹弄明白了是为何生气,不禁相劝。

  便道:“从来流疫或水旱天灾,大量流民离了故土迁居也是常态,流民自己逃难,一路上辛苦波折,又不知何时何地可落脚,未来生计如何,茫然失措很是艰辛,对当地百姓也难免冲击。

  如今滇南无法就地安抚,这一万多人集结不散已成变数,充实西疆也是好事。说起来西疆外有强敌,其内多族聚居,地广人稀,与滇南相较,实在也不容易。"

  轩辕昊道:“调他过去帮忙,没让他顺手打个秋风。”

  张茹道:“陛下何苦与他一个边疆大吏置气,总还是在尽心尽力办事,陛下一令下,人家千里奔赴,虽是打秋风也是解决了麻烦。”

  轩辕昊看着她:“  '人家千里奔赴',你倒是很帮他说话。”

  张茹也自觉这话不妥,又想起这边疆大吏是谁,便道:“夫君既生气,就让叶舟叫人把这大吏按住,狠打他一百板子,谁让他气咱们,谁给他的胆子!这汤是妾身炖的,夫君消消气,先尝尝看?”

  轩辕昊哼了一声,到底还是喝了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