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1 / 2)

加入书签

秦朝。

  公子扶苏扼腕叹息道:“南宋啊,南宋!”

  “就因为皇帝的偏安一隅,毁了多少良才!”

  “造就了多少人的报国无门的遗憾。”

  始皇嬴政摇头道:“所以说,天下百姓过什么样的日子,都取决于一国之君的抱负。”

  西汉。

  汉武帝刘彻轻声道:“能和霍去病相提并论。”

  “这个辛弃疾想来不简单。”

  “可惜啊!”

  “宋朝的皇帝,不是朕。”

  “浪费了多少将才!”

  卫青露出惋惜之色道:“虽然还未看辛弃疾的一生,不过微臣心中已经是为其心不平。”

  唐朝。

  李世民喃喃道:“辛弃疾,可惜啊!”

  “就像是后世人说的那样,生不逢时。”

  “因为宋高宗赵构的一心求和。他和陆游一样注定了报国无门。”

  帝王空间。

  宋太宗赵匡胤是越想越气。

  本想停下来对逃跑三昏君的惩罚,好生教导。

  在看到这里,终于是再次爆发,手持打帝棍再次暴打逃跑三昏君。

  北宋末年。

  还未回归南宋的辛弃疾,紧皱了眉头。

  辛弃疾想过自己的一生。

  想过率军斩敌。

  想过马革裹尸。

  想过收复宋朝故土,驱逐金人。

  唯独没有想到天幕后世人陈斌说的,在求和的大环境下遗憾了一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一首《破阵子》是辛弃疾酒后所作。】

  【感慨不受朝廷在前线上重用,而是往返各地为官,醉眼朦胧时,回忆早期的志向以及现在浪费的岁月。】

  【辛弃疾前期有多猛,后期就有多遗憾。】

  【在靖康之变后,南宋建立。】

  【在金国占领的地方,生活了不少百姓。】

  【而辛弃疾的便是在这种环境长大。】

  【在目睹了金兵对百姓的压迫,更加确定了辛弃疾的一生的志向。】

  【击退金军,收复大宋故土。】

  【当然这个志向,还有辛弃疾家庭的影响。】

  【在金南下进犯南宋的时候,山东出现了不少起义之士。】

  【当时辛弃疾也响应了号召。】

  【并且召集了2000人投奔耿京。】

  【耿京非常的欣赏辛弃疾的勇猛和文采,重用了他。】

  【并且还让辛弃疾保管“帅印”。】

  【哪知不久后,辛弃疾一个僧人朋友来投奔。】

  【在某一天两人醉后,这个僧人偷走了帅印。】

  【明显是想去金营领功行赏。】

  【于是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三天必取回帅印,否则提头来见。】

  【辛弃疾没有妄言。】

  【他只用了一天,就带回了僧人的头颅和帅印。】

  【至此辛弃疾的名声大噪。】

  【随后辛弃疾跟随耿京,收复大量被金人占据的城市和土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