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李氏得天下(1 / 2)

加入书签

【杨广随后召集大臣,商量如何应敌。】

  【在这种命悬一线的关头。】

  【萧皇后的弟弟箫瑀提出,想要把城池守住,就要安抚这些守城士兵。】

  【而这些士兵大多不想再去辽东打仗。】

  【要是陛下能承诺不去东征,再给予重赏,一定可以极大的鼓舞士气。】

  【还有就是派人去向义成公主求救。】

  【大臣们提出的建议,杨广都同意了。】

  【并总结出了三条策略。】

  【第一就是派人去求救义成公主。】

  【因为义成公主嫁到了突厥,有一定说话权,再加上之前就是她找人提醒,所以去求救无可厚非。】

  【第二条就是向全天下下诏令。】

  【让各地勤王的大军前来救驾。】

  【第三条就是鼓舞守城的士兵。】

  【杨广在所有守城将领的面前承诺,不再东征。】

  【且只要守城有功者,直接为六品官。】

  【还有奖励。】

  【要是现在已经有官职的,可以累加。】

  【重赏之下,守城的将士们果然士气大振。】

  【而且陆续来勤王的援兵也陆续赶来,这些勤王的部队中就有李世民。】

  【当然了,这些来支援的兵并不多。】

  【想要一下子击败突厥,也不可能。】

  【但是他们能袭击骚扰,大大减轻守城将士的压力。】

  【而突厥那边久攻不下,又收到义成公主来信,说北方有敌来犯。】

  【突厥可汗只能被迫退兵。】

  【杨广在雁门被困了一个多月,这才带着十几万人马回东都洛阳。】

  【去的时候有多气派,回来的时候就有多狼狈。】

  【就这样,杨广还得论功行赏。】

  【他承诺将士的。】

  【隋朝的国库已经没法兑现。】

  【杨广在赏赐了一小部分人后,作罢。】

  【而许诺守城将士的六品官,也成了从九品。】

  【这自然引起了不少将士们的不满。】

  【当然了,这只能算是小事。】

  【让隋炀帝杨广忧愁的是,有一句谶语说隋朝大乱,要改朝换代了,而最终将会是李氏获得天下。】

  后世实时弹幕——

  “谶语绝大多数是后人附会,极少数是巧合。

  华夏历史之所以谶语很多,是因为文化的原因。

  普罗大众信这个,而出现谶语会有很多因素。”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谶语这玩意,有可能是自己造势,也有可能是敌人策略,还有就是有超前眼光的人利用各种情况分析出来的。”

  “杨花落,李花开。”

  “为什么就那么的巧合。”

  “愚昧来源于谶语,谶语产生了愚昧,然而谶语没错,愚昧却是个贬义词。”

  “古代有很多预测,哪个预测准了?

  其他的都消失了,剩下的对,所以那个预测的很准。”

  “这些都是古代的认知战和舆论战。”

  “这个谶语是有人说的瓦岗寨的李密吧。”

  “这个谶语应该不是李渊搞的,吓死了,李密做的,却成全了别人。”

  “就魏晋南北朝那全是亲戚互杀的格局,我要是杨广,第一个就是杀李渊。”

  “回复楼上;李渊和杨广是表亲关系,这个时候还在帮朝廷平乱,李世民还去雁门勤王,怎么杀?”

  “回复楼上:杀李渊有毛用啊,隋朝又不是李渊灭的。

  你杨广又不是李渊杀的。”

  “就是为了师出有名,古代的谶语确实不用太认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