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投资方向(1 / 2)

加入书签

“他们爸妈都在做外贸生意,开个小作坊,做代工厂,平时很忙,也没时间照顾他们。”

  张普兴点着烟,抽了一口。

  这会儿也没啥忙的,就坐在门槛上,和唐元尚闲聊起来。

  唐元尚也挨着他坐下。

  “哥,你怎么没跟着去做啊?”

  “没啥搞头,都是外贸单,利薄的很,一天天累到半死,挣不几个钱。”

  提到弟弟和姐姐的外贸生意,张普兴直摇头,一脸嫌弃。

  可唐元尚知道,张普兴目光短浅了。

  现在做外贸生意的,能坚持下去的,后来都发了财。

  有一家皮革厂,即使倒闭了,老板也能带着小姨子跑路。

  员工没办法,只能拿着厂里的货物抵工资,跑遍全国卖,货物堆压的还不少,卖了二十多年都没卖完。

  唐元尚不准备跟他说这些,说了他也不会信,能听劝的话,他早跟着弟弟姐姐做外贸了。

  “咱们这当地人,做外贸的不少吧?”

  “也不多,大多都是港台富商还有外企在投资,做生意要本钱的,我弟弟和姐姐,也是运气好,能把房子卖掉,才有本钱去做,不然也是做不了。”

  唐元尚一听,来了兴趣。

  这年代,卖房子居然要运气好才能找到买家。

  他们这还是靠近港口的地方。

  到了华夏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经济进入快车道。

  莫说是他们现在所在的地方,这周边地区的房子,都会跟着翻倍涨。

  更不用说,后来的房地产大爆发时期。

  唐元尚有了投资方向。

  “咱们这想卖房子的多吗?”

  “还行吧,有些家庭想做生意,手头又没本钱的,就想把房子卖出去,但哪有那么好卖的,我弟弟和姐姐他们的房子,是刚好有个厂子要扩建,才买了他们的房子,平时谁会买,自己家房子都住不完呢。”

  张普兴的思想,代表着当代人的普遍思想,谁也没想到,后来的房价会呈喷井式增长。

  前世的唐元尚听父辈们讲过,90年代,他们隔壁村是个传统集市,那时候集市都是空地,没有房子,商贩支棚拉车摆地摊做生意。

  集市欠他们村许多树苗钱,还不上,就准备拿集市的空地抵债,他们村大队,让各家各户去集市盖房占地,谁盖地就是谁的,结果没有一家愿意去的......

  后来那集市的房子,一套能卖到80万......

  “这一套房子能卖多少钱?”

  张普兴只当唐元尚年龄小,没见过世面,好奇心重,问了这么多也没觉得什么不对。

  便回答道:“那要看买主的心情了,我弟弟和姐姐他们俩,是遇到厂子用地了,出的价高些,一个给了1万5,一个给了1万8。”

  说到这儿,张普兴脸上还是有些羡慕之色。

  “这么多?”

  唐元尚故意表现出惊讶的样子。

  “不是都能卖那么多的,就拿我这房子来举例,即使有买家看中,顶多也就卖个1万块钱,这离港口又远些。”

  唐元尚看了眼,他这房子带院子,加一块有300多平方,居然才要1万块?

  不过表面上,唐元尚还是跟着附和。

  “1万也不少啊。”

  “是不少,可哪有人买啊,咱只是自己在这掂量。”

  张普兴笑了,笑容里夹杂着一些自嘲和失落。

  唐元尚的心里,却乐开了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