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来自颜杲卿的消息(1 / 2)

加入书签

放下酒碗,颜杲卿以为宴会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值日官又喊:“上甜品和水果。”

  “哈哈,你们还有甜品和水果,太美了!”颜杲卿没有想到,进而赞不绝口。

  品尝了甜品和水果之后,魏卓卿对两位恩人说:“我房里备了好茶,请二位大人移步客厅品茶。”

  “好,到了你家,我还有重要的事情对你说。”颜杲卿的意思是,有些事在这里说不方便。

  三人来到魏卓卿的住处,勤务兵已经沏好了茶。大家落座后,颜杲卿对魏卓卿说:“对了,有紫云姑娘的消息了。”

  魏卓卿听到有闺女的消息,马上向前移动了一下身体。

  颜杲卿小声说:“据可靠消息,紫云姑娘已经离开了皇宫,皇上御赐姻缘嫁到了木刺山,男方是一位军官。皇上和贵妃娘娘还送了不少嫁妆,是郭子仪将军亲自主持的婚礼。现在是郭将军手下的一名得力干将啦,你就放心吧!”

  “谢谢颜大人!”这可是一个大好的消息,也是他最为关心的一件大事。

  虽然女儿为了躲避杨恶霸而进了皇宫,而魏卓卿在宫里没有任何关系,最担心女儿在宫里受气,更担心她的前途,难道女儿就当一辈子宫女吗?

  杨国忠现在还权倾天下,杨恶霸依然得势,他在宫中就算有熟人也不敢找。何况他没有银子打点关节,怕女儿在宫中的日子不好过。他当了那么多年的县令,知道没人管的宫女只有做苦役,听到颜大人一番介绍也就放心了。

  可是,女儿不是当了宫女吗?怎么会嫁到木刺山去?当上了将军手下的干将,皇上和娘娘还送嫁妆,这都是怎么回事呀?太匪夷所思了!

  魏卓卿不能不相信颜杲卿的话,却忍不住问:“颜大人是否知道一些内情?这都是怎么回事呀?把在下都弄糊涂了。”

  颜杲卿把自己知道的有关紫云姑娘的事对魏卓卿细说了一遍,包括紫云姑娘制作超大棉战袍,在棉战袍领子里夹带诗笺,皇上赦免她无罪,并御赐姻缘许配给了边关的军士,又将那位军士破格提拔为军官,皇上和贵妃娘娘还送给她什么嫁妆,郭子仪将军亲自主持婚礼等等。

  听得魏卓卿和颜真卿都目瞪口呆,这也太不可思议了!

  “颜大人,不是我愚钝,这些事恐怕唱戏人都编不出来。”魏卓卿听了颜杲卿说的介绍,好像是天方夜谭,不断地问自己:这是我魏卓卿的女儿吗?

  “不满你说,第一次听人说,我也不敢相信,总觉得这都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你我活到这把年纪,谁听说过宫女入宫一年后又出宫,并嫁给平民百姓的事?还是御赐姻缘。”

  魏卓卿和颜真卿都摇摇头,称从没有听说过。

  “前几天,”颜杲卿接着说,“我手下有个军需官,他哥哥是郭子仪将军手下的帐前侍卫,两个人有机会见了一面,是他哥哥亲口告诉他的这些事,同我之前听到的几乎一样,我才完全相信。”

  “哈哈,你的宝贝女儿有天子保佑,幸也、幸也!她现在嫁了人,有了一个好的归宿,你放心就是了。她是御赐姻缘,杨家人的权势再大,也不敢同圣上作对,是吧?”颜真卿说这些话是在宽魏卓卿的心,而这些消息他也有所耳闻,只是没有真凭实据,不敢乱说。弄不好,反而让魏卓卿更加心乱。

  “嗯,在下完全放心了。”虽然魏卓卿还没有完全从惊愕中走出来,而颜杲卿的话他没有任何理由不相信。

  其实,紫云到了木刺山稳定下来以后,一直托可靠的人四处打听父母和家人的消息,也写了不少书信托人带给父母和家人,都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

  而一个宫女御赐姻缘嫁到边关,圣上和贵妃娘娘还送了不少陪嫁的事,却不胫而走,传遍了大唐帝国上上下下。只不过,有的地方早点,有的地方晚点知道而已。

  说者无意,而听者有心。这些消息传到颜杲卿的耳朵里后,他没有不信,也没有全信,而是四处打探其真实性。经他的军需官证实其真实性之后,他才决定告诉魏卓卿。

  说完魏卓卿的事,两位手握兵权的官人自然要议论一些朝廷的大是大非。

  颜杲卿时任常山太守,颜真卿时任平原太守,都是重兵据守的重要城池。

  颜杲卿喝了一口茶,对颜真卿说:“最近朝野内外对杨国忠和安禄山的传闻可不少。”

  “我也听到了一些。”颜真卿放下手中的茶碗说道,“安禄山是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乃封疆大吏、国之重臣,不但手握20万重兵,其实力也非常雄厚。

  “而朝廷的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形成外重内轻的军事局面,地方重臣反过来威胁朝廷,我颜真卿深为朝廷的安危担忧呀!”

  “听颜大人这样分析,”魏卓卿说,“在下也感到了朝廷的危险。如果安禄山反叛朝廷,朝廷只有8万兵力,怎么抵挡他的20万重兵?如果圣上不采取果断的措施,很快定会给朝廷和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

  “杨国忠是圣上身边的重臣,也是手握实权的奸臣。他虽然不会反叛朝廷,却一直把圣上蒙在鼓里,使圣上做出误判或发出错误的旨意。

  “他同安禄山的党争已经公开化了,非常激烈。如果安禄山造反,杨国忠是罪魁祸首之一。”后来的事实证明颜真卿分析得很正确。

  “我是安禄山提拔的太守,”颜杲卿说道,“他对我有知遇之恩。但是,我更是大唐帝国的臣民,我效忠的是大唐的社稷和大唐的天子。不论是谁,只要他反叛朝廷,我都同他势不两立。对此我绝不含糊。”

  “我得到的确切消息是,”颜真卿小声说道,“安禄山和史思明已经联合起来,已有起事之嫌。”

  “我觉得安禄山不会,”这时,颜杲卿还不相信安禄山会反叛朝廷:“他以前是个什么人?圣上对他可不薄啊。”

  “但是他不懂得感恩。”

  “他不但是拥有重兵的封疆大吏,还是贵妃娘娘的干儿子。圣上和贵妃娘娘都很宠他,重用他。他想得到的都得到了,要拥有的都拥有了,没有理由反叛朝廷呀。”

  “据我所知,”颜真卿说,“杨国忠是安禄山的大恩人,安禄山兵败问罪时,如果不是杨国忠拉了他一把,他的头早已不在项上了。

  “安禄山得势以后,不但没有报恩之心,还在杨国忠面前摆谱,同他在皇上面前争宠。”

  “这就是安禄山的不是了,安禄山是突厥人,他们可能不懂得什么是报恩。”魏卓卿说。

  “所以,杨国忠对安禄山非常不满,两个人的关系不断恶化,杨国忠守在皇上身边,常在皇上面前给安禄山小鞋穿,说他的坏话。

  “安禄山有几件大事就是因为杨国忠从中作梗,没有办成,而这些事都被安禄山知道了。因此,安禄山同杨国忠结下了深仇大恨。”

  “安禄山同杨国忠之间的矛盾,怎么会引起他反叛朝廷呢?”颜杲卿问。

  “这得问杨国忠,他不断地在圣上面前说安禄山有反骨,是大唐的一大祸害,而这些话又传到安禄山的耳朵里。再加上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添油加醋,久而久之,安禄山便有了心病,一旦圣上对他起了疑心,他就完蛋了。”

  “是呀,有一个人老在圣上面前说你的坏话,说不定有一天圣上听进去了,不是大祸临头了吗?安禄山不得不反。”魏卓卿被人逼过,深受其害,体会深刻。

  “据可靠消息,”颜真卿说,“安禄山和史思明正在暗中招兵买马壮大自己的实力,如果他们真的反了,我们怎么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