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四章(2 / 2)

加入书签

天气热的时候胃口也小,杨晔中午照旧喝了些稀粥,拎了把椅子在院子的树下歇凉。

乡野流传这样的话,“哪有出门就见天的道理”,所以几乎家家户户都在院子里种了树。他们家的小院儿也不例外,同样也有种树,并且还是两颗,一颗就是他现在乘凉的高大槐树,而另一颗则是枣树,圆润的枣子沉甸甸的缀满了枝头。

枣村之所以叫枣村是有道理的,整个村子有两三百颗枣树,山里的是野生,村子里的都是村民种植的。七月份里,枣子已经结满了枝丫,还有个把月就成熟了。

村里到处都是枣树,村民们没多稀罕,到了吃枣子的旺季里,大家会把枣摘去城里卖,但是村里卖枣的人太多了,卖不了好价格,也不太卖的出去。

卖不出去的枣子要么送给别村村民,要么就晒干了存储着当零嘴,可惜一年到头的吃,别说大人了,就是馋嘴的小孩子也吃的腻味。

早些年杨成拉扯着弟弟读书,家里过得很苦,他什么活儿都干,就把村民们晒干的枣收起来,奔走好多县城小镇去卖,当了好几年的货郎,就此挣了些钱,这才能继续供着杨晔读书,并且还娶上了媳妇儿。

杨晔看着枣树连带着想了些原主的往事,倒是羡慕起原主有那么个有担当又有责任心的兄弟来。他是个独生子女,从来没感受过这些兄弟间的情谊,往后要是相处的好,他会试着把杨成当自己亲大哥来看待。

“井,井里打的水,很凉快,要喝点消消暑吗”

吃了饭后

不让他收拾碗筷的阿喜不知什么时候也到了树荫下,端了一杯水放在他身旁的木头墩儿上,连带着还有一把用晒干的棕叶做成的蒲扇。

他看了阿喜一眼,眉心一动,不知少年是天生就温柔细腻,还是他仍旧在渴望着什么,他很想问问,可这话说出来必定伤人,见少年局促的捏着自己的手指,到了嘴边的话又让他改了口,变成了一句谢谢。

“这扇子挺好,买的吗”

杨晔拿起蒲扇挥动了两下,风便铺面而来。

阿喜摇了摇头“是,是做的。”

这手艺是阿喜的婶子教给他的,两人依靠着过日子,总要想着方儿挣些散钱填补家用,每到夏天干完一天的活儿,月色好的夜晚里两人就会在院子里一边乘凉,一边做蒲扇,等着去城里的日子就拿去卖了。

他们做的时候花的功夫多,倒是挺好卖,一把能卖出两文钱,天气最热那段儿能卖三文。

听杨晔也说做的好,他挺高兴的。

杨晔笑了笑“你会的东西还不少。”

午后,约摸申时的模样,正悬于空的太阳往西边偏了些,热度也消减了几个度,阿喜背着背篓要去下地。

既然已经彻底分家,那一亩地就只能全凭他们自己操持了,阿喜打算早一些出门,等把豆子割回来,晚上凉快就能把豆子剥出来了。

杨晔从屋后的水井去打完水回来时,家里就已经没有了少年的影子。

说分家是他的事情,没想要阿喜吃苦头,太阳是小了,晒了两个时辰的地表温度却还是照样高。

他带着镰刀,也匆匆赶去了今早的豆田里。

远远就瞧见弓着背在褐黄豆子地里像个机器一样运转的阿喜。

“你怎么也、也来了”

杨晔重新回到早上割豆子的那块儿地上去“是我说要分家的。”

阿喜直着腰站了一会儿,书生果然把面儿看得重。

今儿早上都瞧见他一手豆子毛,手掌还磨出水泡了,他以前第一次做这些活儿的时候双手难受了好多天,要是再割会儿豆子,保管把手上的水泡磨破,到时候豆子毛扎进肉里,双手又汗津津的,那滋味可不好受。

果不其然,没过一刻钟,阿喜便见书生的眉毛拧了起来。

他抿了抿嘴,放下镰刀从衣服里拿出一块手帕走过去,他上午就想给他了。

“把、把这个绑在左手上,细毛就、就不会扎到肉里了。”阿喜放低了说话的声音,像是怕被地里的其他村民听到一样“要、要我给你绑吗”

杨晔握着镰刀的手僵了一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