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第二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俞满昌结婚了,俞青山就惦记起了自己二儿子,他可比满昌要大啊,今年都二十二岁了,他的终身大事怎么样了

恰好,过两天收到了俞向晏的来信,俞青山看了,心情复杂的长叹了一口气。

老二从初中就对人家上心了,他开窍得早,性子犟,轻易不会改变主意,本来他是不乐意继续往上念的,他跟老大一样念不下书,但是为了跟自己的意中人多相处一段时间,硬是念上了高中,后来因为对方家里出了变故,爸爸下放,妈改嫁,还要下乡去当知青,他求着他,他就去走了些关系,给他和他的女同学安排到同一个地方下乡,就是为了能够就近照顾。

现在也下乡两年了,俗话说得好,烈女怕缠郎,他儿子做到这地步,终于打动了女方,也士顺理成章,就是这实在让他这个当爸爸的心情复

杂。

以前是他们家高攀不上,现在这情况,没什么好好说,但是有什么,或许她就会牵连到他。

但是他是不会回头的,现在他们都要成家了。

这是他自己选的路,他这当爸的还能怎么样,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不管怎么着,也得给他们准备东西,这可是人生大事,一辈子也就这么一次了。

俞向晏下乡的地方距离他们这里不是太远,虽然是隔壁省,不过从他们县城的火车站坐五个小时的火车,然后再转两趟车,就能到。

这比老四下乡的地方要远半天。

当初如果不是没办法,他更想让他们下乡道老家的红星生产大队里去,有爷爷大伯他们照顾,完全不用担心。

只可惜他认识的人太少了,没办法操作。

现在只能寄一些东西过去,要去那边至少要两天假,要是火车晚点,就需要三天,但是现在的情况,晚点是很常见的。

他们这个月已经不能请假了。

俞青山开始盘算起家底来。

刚刚给俞满昌送礼出了一笔钱,家里还有八十块,他打算预支点工钱,凑够一百给他。

本来家底不止这个的,他级别高,一个月就能拿四十多,还会有额外的奖金津贴,但是因着爸的病,家底都耗进去了,这八十块,还是刚攒下来的。

幸好之前多少还存了一些东西。

老大结婚的时候家里出了房子自行车,另外还有三十块的彩礼,老二结婚房子是没有了,自行车也没有,自然钱这方面要补偿一些。

没道理老大老二结婚差那么多。

知道俞向晏要成家了,俞向海和俞向安也决定出自己的一份心意,俞向海的路子不宽广,不过叶七佳在供销社上班,能够拿到不少的好东西,他们就准备了足够做两身新衣服的布。

这是个大手笔了。

二十多块钱就这么砸下去了。

俞向安准备的是吃的,自制黄豆酱、自制水果罐头,用水果罐头的瓶子洗干净,消好毒之后再放进去的,这样自制的水果罐头味道不差,保质期没那么长,不过也足够了。

还准备了一些比较贴心的小玩意,比如说女孩子用的红色发夹发绳,还有雪花膏等等,另外送了一对红色大花枕套。

加上秦家的、老家爷爷大伯的,这个包裹看上去贴别壮观。

俞向晏是算着时间的,差不多了就去邮局问问,跟他计算的日子差了一天,就领到了他的包裹,满满当当的。

这邮费都不是一笔小钱。

看着他扛着大包小包的回来,大队里其他人看到都上来道喜了。

大家都知道了,他们两个要成家了,为此他们特意在知青点外面选了一块地,申请建房子,现在房子已经建好了,就等着主人住进去了。

他们对俞向晏这个知青还是觉得不错的,这个知青踏实,模样也长得周正,还有着一手做菜的本事,自他来了之后,露了一手,他们这附近,哪家要办什么大事儿都要请他去掌勺。

虽然没有几个会给钱,但是会给东西,饭菜那是肯定有的,另外有的送米送面,有的送鸡蛋,哪一回都空不了手。

另外他做人又大方,会来事儿,帮忙写信什么的、看信之类的,不少人就爱找他,村里没有几个人对这个外来户有敌意的。

之前他也说过他写了信回家告知父母,所以现在看到他这个包裹的就猜到不离十了。

“来,我来帮你”

“叔,不用,我能行。”

“这什么东西啊你看了没有”

“还没拆,我也不知道。”

他在知青点的好友曲岭山听到消息跑了过来帮忙,一起把包裹拿去了新房,到了新房,还有人想跟进来看,被曲岭山拦住了。

好不容易关上门,曲岭山累得不行。

他们未必是有坏心,但是就喜欢看热闹。

也不懂什么叫保持距离。

有的时候就很累。

俞向晏解开大大的包裹,先去拿信,厚厚的一叠。

这信挺厚,最上面是他爸写的,后面有他大哥、大伯他们写的。

都是让他好好对待人家姑娘,踏实过日子的话,还有就是遇到什么困难及时写信回去。

他先把一双鞋垫拿了出来。

信封里有一半的钱,另一半就藏在这鞋垫里。

爸爸给了他一百块,爷爷给了他五块钱,外公给了他十块。

这是一笔巨款。

有了这笔钱,他能把这家收拾的再妥当一些。

现在这房子就只有一间,包括卧室、客厅、厨房,洗澡的

地方只是简单地围了起来。

之前只是手头拮据,没办法,现在有了这些钱,他就能把房子收拾的好一些了。

虽然建泥砖房花销不大,但是木材、人工饭钱也是一笔支出。

现在干脆再起两间半吧,一间给温毅真那小子,一间给他们以后的孩子,那半间用来做厨房洗澡间。

曲岭山看着这一大堆,啧啧,“你家里对你可以啊,下乡这么久还能给你这么多东西。”

俞向晏得意的笑了笑,“那是。”

曲岭山翻了个白眼,“我家里也不差,你得意个啥”

他家里比他家可宽裕多了,如果他要是写信回去说他要结婚估计他爸妈不仅不会寄东西过来,可能还会千里迢迢过来打断他的腿吧。

想到这里,他摸了摸鼻子。

咳咳,这怎么一样呢,他可没有心上人。

俞向晏把信和鞋垫放好,就开始看起其他东西来,大伯给了他一袋粮食,粮票若干,外婆给了他两双新鞋,舅舅两斤糖,大哥大嫂给了布料,妹妹给他做了吃的,还有一些适合女孩子用的小玩意儿,怪不得说女孩子更细心,他之前都没注意到,这个发夹如真肯定也会喜欢。

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婚礼就能过得去了,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也想尽到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她自己最好的东西。

以后回忆起来,不会有太多遗憾。

当然,他也把这些一笔笔的记在心里。

他现在没有太多的本事,但是他不会一直都是这样的。

这个消息没多久就传到了另一位主人公的嘴里,她旁边的女知青有些羡慕的看着她。

来到乡下熬不过去,嫁给当地人的知青不少,不过要换成是她,她得说,还是嫁给知青更合心意。

嫁给当地人是不用那么辛苦了,但是要说不下地那是不行的,她们下乡遭了多少罪

除了下地,最先遭遇的是语言问题,要当一阵瞎子聋子,先学会这里的本地话,才能跟别人交流,那也仅限简单的交流,嫁给本地人,对方说的急了,很多话还是听不懂,另外乡下人跟城里人很多地方都不能比,学识学历比不过就算了,他们很多人都不注意卫生,许多人根本就不刷牙,就是漱漱口。

不注意卫生,不注重穿着,拉出来根本就没法比。

像温如真这样,选择嫁给自己同乡的知青,彼此知根知底,以后要是能回去了,也不会分隔两地,而且她的对象跟其他的知青不一样,身强体壮,又有一手的手艺,在村里的人缘好,他家里看着也挺殷实的,每隔一段时间都有他的包裹,他出手也大方,时不时的就给她开小灶。

如果不是自觉比不上温如真,这些知青哪里会那么容易放弃这么一个好对象

不过就算她们不放弃,可能也成不了,他们之前有听说过一些传言,据说对方特意跟着温如真到这里来下乡的,她们没有机会。

温如真全程没有说话,被问到开不开心,也只是微笑。

开心吗

当然是开心的。

大包小包的话那就说明俞向晏的家里人并不反对他们在一起,俞向晏的家人对她家里的情况是清楚的,毕竟同在一个县城,而且之前她爸和爷爷奶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只不过再有头有脸又怎么样呢

一被人举报,家瞬间就分崩离析,爷爷奶奶没有坚持多久,就病逝了,爸下放,妈离婚然后改嫁,她和弟弟也不得不选择下乡避祸,她还有一个妹妹被妈妈带着,现在才几岁不知事,也不知道他们现在怎么样了。

已经两年没有联系了,妈妈她生了别的小孩了吗

想起来不是不惆怅,但是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把自己和弟弟照顾好,她已经用了所有力气。

她也担心他家里人会嫌弃她,是他坚持说不会,现在看来他真的没有骗她。

俞向晏的家里没有反对他们在一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想到出事后原本围在她身边的人一下子鸟飞鱼散,只有俞向晏依旧在她身边,她的心里就涌出了蜜一般的甜蜜。

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吧。

作者有话要说俞家六兄弟姐妹排行及姓名,分别是海晏河清、安居乐业

大哥俞向海,妻叶七佳

二哥俞向晏,妻温如真

三姐俞向河,下乡后因病去世

四姐俞向清,下乡

五俞向安女主

六弟俞向居

是不是很好记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