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第16章(1 / 2)

加入书签

自谈话过后,叶小卿明显的感觉到了允浑身上下充满了干劲,不仅在狩猎日努力带领大家猎取更多的猎物,并配合了叶小卿加盐的熏肉保存法将食物保存起来,就连在休息日,也尽量带领大家努力修炼《霸体诀》。他们甚至还将火塘边当成了演武场,两两切磋比斗。

每日里,叶小卿都能听到演武场传来的呼呼喝喝的声音,有原始人身体变强的喜悦声,有比斗失败的不甘声,也有对强者的崇拜羡艳声,还有在一旁围观者的鼓励声。

各种对变强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让整个沿河部落都充满了欣欣向荣的盎然生机。

在此一片昂扬向上的环境里,叶小卿的心情也随之奋发起来。

她现在想要研究一下烧陶技术和制鞋技术。

石锅石碗的热传导实在是太慢,而且又粗重笨拙,每日里煮汤吃饭简直就是在做体力劳动,并且制作也不容易,已经到了让叶小卿忍无可忍的地步。

不过对于烧陶技术,叶小卿对它的全部了解,也仅限于字面意思,只大概印象里知道烧陶用的土好像不一般。至于具体不一般在哪里,她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了。

所以,除了每日到种植地日行一巡之外,叶小卿开始了每天玩泥巴的工作。

这次,叶小卿找了个免费的帮手,跟她一起种植的尤听说她要用土制作东西,也来了兴趣,自愿的每日跟着她玩泥巴。

沿河部落的土质结构比较丰富,以肉眼能分辨出来的,则是在他们西北方向隔着一座小山头的地方,有沙土山石结构的秃山,正北后方则是一大片生长着茂盛植被的黑土地,沿着大沿河的东北方向,还有一个不大的沼泽地,而沿着大沿河的地带,则是因河流冲击的原因,形成了一大片土质比较复杂的浅滩。

尤很积极的将每种土都用垫着毛皮的篮子搬了些回来。

土有了,烧陶用的火房还没有,叶小卿又和尤在地上掏了个直径两米,半米左右深的弧形坑,上面用石头混着湿泥搭了个圆顶,又留出烟道,原始版烧窑便算搭成了,至于这么简陋的烧窑能不能烧出陶器来,叶小卿心里

也没底。

毕竟她也从来没见过陶器是怎么烧出来的。

准备工作到此便结束,接下来要做的是试验如何才能烧出陶器来。

叶小卿和尤先是用不同类型的土捏了几个小碗,又用不同的土混合捏了几个小碗,然后将碗贴着最里面的窑壁石台上放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点火烧窑。

火焰很快就升腾起来,尤按着叶小卿的指示时断时续的烧着木头,尽量将温度控制在一定的温度(1000度)里。

叶小卿则坐在一边看着尤烧木头,一边想着制鞋的事情。

不过看着看着,叶小卿突然又有了一个想法:严冬季节那么冷,光靠衣服御寒有点勉强啊……

是不是该把木炭的烧制也提上日程呢?

关于如何制作木炭,叶小卿大概有点印象。她曾经学过一篇课文,叫做《卖炭翁》,因为感怜卖炭翁的悲惨境遇,所以特意了解了一下木炭的制作过程。

其实木炭的制作方法很简单,就是将木头放到一个洞里,点火使之燃烧,燃烧到一定程度后再用泥巴封住洞口,使火焰因缺氧而熄灭。待到余温散尽之后,把木炭从洞里取出来就成了。

有了木炭,叶小卿相信,沿河部落的严冬季节将不再难捱。

打定主意,叶小卿决定晚间就跟允说,到时候让他组织人手去烧炭好了,而她自己嘛,才不要事事都操心呢!

想罢木炭的事情,叶小卿重新将思路拉回到制鞋上。

对于制鞋,叶小卿是迫不及待的。来到原始社会这几个月,她已经吃够了赤脚踩在凹凸不平地面上的苦。

她也不是没想过办法,但用毛皮裹脚,大夏天的捂脚不说,毛皮所做的鞋因为没有固定的鞋底,穿着会戳脚趾头,她的脚趾头被戳的都快断了。

无奈,叶小卿也只能跟原始人一样,赤着脚走路。好在她这幅身体也是赤脚走惯了的,脚底下那层厚厚的死皮,自然而然的成了后天屏障。

但她毕竟是从文明社会‘穿’过来的,在她又一次被尖锐的石头硌的脚心疼之后,制鞋的念头再次被提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