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1 / 2)

加入书签

黛玉沉吟一下,却道“这倒不尽然。”

林如海用一种此话何解的眼神瞧向黛玉。

黛玉便下去道“譬如按照惯例,咱们家遇到三节两寿的大日子,皆要赏赐下人,长此以往,下人们也会将这些并未到手的赏赐当做自己的东西。突然某次节下,我突然宣布今年不仅没有赏赐,还有惩罚,下人们自然心中惶恐。然后,岚姐姐又告诉下人们,虽然赏赐没了,惩罚也可免了,下人们即便拿不到赏赐,也会心满意足,甚至感恩戴德。

九皇子入长康宫的时候忧心忡忡,是因为他已经将海贸生意视作囊中物,然后下了大朝会就知道,海贸必然纳入朝廷专营,心中自然失落。至于从长康宫出来,神色松快了许多,不见得就是有了什么对策。也有可能只是小钟妃告诉他,情况没他想象的那么糟。”

林如海本就是聪明绝顶之人,不过是这段时间一直十分繁忙,精神有些疲惫,思维也受了影响。黛玉这么一提醒,林如海自己就反应过来了“玉儿的意思是只要海贸生意不落在户部,对于九皇子而言,确实也没那么糟。”

黛玉也极轻但是笃定地点了点头。

林如海双眉微蹙“若是长康宫的意图,只是将海贸生意从户部分离出去,日后再思将海贸掌握在自己手中,倒不失为一好法子,而且可行性极高。毕竟,从盐税案开始,东宫已经得了不少实际的好处,若是海贸不纳入户部管辖,则几乎落不到东宫头上。”

黛玉对此也另有见解,“这些东西,本就应该是朝廷的,只要别让官商勾结,借了朝廷的势力反倒压榨百姓,归口在哪个部院管理,又有什么区别呢只要不让长康宫借势将海贸纳入势力范围,不光对咱们,就是对天下百姓而言,也是不错的局面。海贸也并非一定要归入户部管理。”

林如海神色敬佩的瞧了闺女一眼,这样的格局心胸,别说闺阁之中,哪怕满朝文武,也凤毛麟角。只文丞相等少数几个人,一直在党争之中始终不偏不倚,以大局为重。但是这种不偏不倚,也是因为太宗皇帝给了他足够的支持。

否则,谁能做到真正的不偏不倚呢比如自己,因为是太子的妻弟,天然被划到太子阵营,自己倒是想中立,但是以前的二皇子、现在的九皇子,哪个不想要自己的命比如九皇子系的官员,只要曾经以权谋私过,又有什么机会回来不偏不倚人一旦有了立场,就容易站在自身的立场思考问题,眼光格局也会受限。

比如九皇子不知道海贸纳入朝廷专营的好处吗自然是知道的,但是如果海贸掌握在他自己手里,自己得利更大,谁会管朝廷因此损失多少呢但凡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格局便有了局限性。但是黛玉却并不囿于立场,能说出海贸归于哪个部院,都有利于天下百姓的话,当真比之多少人都高明。

不过黛玉的话也给林如海了思路,“玉儿方才说,九皇子之所以从长康宫出来便神采奕奕了,是因为长康宫有了将海贸生意从户部剥离出去的法子”

黛玉道“小钟妃和九皇子的谈话无人得知。不过从长康宫的立场分析,这也是最好的法子了。既是海贸专营的事在大朝会上定了板,想来长康宫还不至于做出阻挠朝廷对抗圣上的事。”

林如海手指敲了敲桌面,道“即便如此,也给我们增加了不少麻烦,海贸专营的实施细则,我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只等寻个机会上奏。现下的情况,若是按原计划递上去,只怕正中长康宫下怀。”

黛玉却神色如常“父亲站在一部尚书的角度虑事,自然会从将海贸纳入户部的角度起草实施细则。但是长康宫也会这样揣测父亲,父亲只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且抢占先机便行了。”

林如海眼睛都瞪大了,道“玉儿的意思是,我直接上书将海贸衙门立在户部之外而且一定要抢在九皇子之前递折子”

黛玉自信的点了点头。

林如海击掌赞叹道“此计果然甚妙。”如今太宗皇帝掌政,但是太宗皇帝本身,是个有些多疑的帝王,正因为如此,前世太子才会被圈禁。同样的,太宗虽然乐见海贸纳入朝廷专营,但是如果到时候两套方案摆在太宗皇帝面前一套是将海贸生意纳入户部统筹,一套是新立专门的海贸衙门,太宗皇帝多半会选择后者。

也是基于此,长康宫才有自信只要将海贸衙门独立在户部之外,就能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试想,海贸专营是林如海提出来的,如果林如海提出将海贸专营纳入户部,原本是没什么。但是若有一套将海贸专营单列的方案摆在太宗皇帝面前,必然引起太宗皇帝的疑心。

到时候海贸依旧会单列,由朝廷专营,但是彼时太子一系都会陷入被动,在推举新立海贸衙门官员的时候,太子一系举荐的官员也会被太宗皇帝弃用。那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海贸衙门确实极有可能成为九皇子的势力范围。

想清楚里头的弯弯绕,林如海道“若是我和九皇子皆递一套另立海贸衙门,朝廷专管的实施方案,则上折子的时机极为重要了。”

黛玉点了点头道“这一回,却是越快越好。咱们须得在九皇子上书之前,将折子递上去。此奏折递到御前,圣上定然会相信父亲一心为公,到时候在推举新立衙门的官员时,东宫必占起手。”

格局够大、思路够开阔、决心也够果断。林如海心悦诚服的道“玉儿,论谋略,我不如你。”要知道林如海年方弱冠高中探花,自然是世间一等一的出色人物,能让他感觉到自智慧上有差距的,黛玉实实在在是林如海遇到的第一人。

黛玉笑道“玉儿担不起父亲如此夸赞。”

不过父女之间么,实不必相互吹捧。方才林如海是有感而发,此刻也将思绪拉回了海贸的事上。“玉儿此计甚妙,为父也仓促之间,也确然想不到更好的法子。只一样,海贸衙门单列,虽然能暂时避免长康宫渔人得利,但是长远来看,若是海贸衙门运转得好,会有人上书将盐铁专营与海贸衙门合并,以此削弱户部的权利。”

政斗,向来是各类招式层出不穷,你来我往各用招式,且话术上,各方皆有名正言顺的理由。

黛玉笑道“伴君如伴虎,咱们家殚精竭虑辅佐东宫,难道是父亲醉心权术吗不,咱们家不过是为求自保。就算海贸衙门因做得好了,盐铁专营与海贸合并,户部因此被削弱又如何呢户部是朝廷的,海贸盐铁也是朝廷的,哪边做得好纳入哪边管理,得利的是天下百姓。咱们家只要熬几年到太子登基,到时候手上实权多寡并不重要。再说,父亲现在是户部尚书,但不会永远是户部尚书。户部权利大小多寡,不用太过计较。”

可不就是这个道理么如何用人向来是朝廷说了算,自己实不必在意户部实权大小。林如海哑然失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为父到底囿于和长康宫之斗,眼界窄了。玉儿此言甚是。”

接下来的日子,黛玉忙得将管理庶务琐事的事情全都撂开了,除了日常吃饭睡觉,日常锻炼不曾丢开,便日日管在书房做新的海贸衙门设立方案。好在苏岚、英莲管家也已经上了手,林家几房管事调教得也好,黛玉撂开庶务,也劳累不着贾敏。

至于设立海贸衙门的新方案,这个事主要是林如海在做,黛玉只是给些参考和建议。但是因为有过穿越后世的经历,成立海贸衙门,则可以参照现代社会的商务部。因此,黛玉也提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叫林如海都觉自愧不如。

林如海早就做过一个成立巡海衙门的计划,只是按那个版本,巡海衙门设置在户部管辖之下。现在只需要在原来的策划上做一些修改,新计划便完善了。

而九皇子府,九皇子和几个亲信长史、谋士也是忙得昼夜不分了。九皇子和小钟妃都知道,起草新立海贸衙门的章程,林如海肯定是走在长康宫前面。因此,九皇子府分毫不敢懈怠,繁忙好些时日,才赶出一份颇具亮点的章程。

然后,九皇子又派人找了承恩公、保龄侯等其他九皇子一系的亲信官员,对海贸的事些微透底,让其准备在大朝会上的应对。毕竟单设海贸衙门只是手段,在新衙门重要职位安插自己人才是重点,这都需要在举荐官员的时候,朝上有人配合。

而彼时,林如海所作出的那份海贸衙门设立纲要和实施细则已经放到了太宗皇帝的龙案上。

现在林如海作为一部尚书,可以直接面圣,倒不用担心奏章被秉笔太监拦下这等鬼蜮伎俩了。

因太宗皇帝日理万机,林如海做的纲要和细则都很细致,尤其单独列了一份明晰的提纲,太宗皇帝只扫一眼,便能准确把握这两分奏章的重点。从太宗皇帝的角度来说,林如海提出的这份东西很完善了,甚至只需要朝会上让百官表态,就可以开始试行。

但是之前南下查抄王家的人选迟迟定不下来,太宗皇帝也深知里头的弯弯绕。人心思变,一个处理不好便要出大乱子啊。于是太宗只是扫了一眼林如海地上来的奏章,道“朕知道了,林爱卿若没别的事,便先下去吧。”

皇帝做久了的人,都是喜怒难辨的,林如海也没太瞧明白太宗皇帝是什么个意思。但是皇上都发话了,林如海也不会赖账不走,行了个礼,退出了上书房。

接下来的日子,林如海递上去的奏折就跟石沉大海似的,没有任何反馈。太宗也没说好,也没说不行,也没传林如海商议。

当然,小钟妃作为协理六宫的妃子,在宫里自有人脉。林如海进宫面圣说了什么,小钟妃打听不到,但是在上书房呆了多久小钟妃心里是有数的。而且林如海面圣的时候递了奏折的事,小钟妃也知道。但是这次的奏折,被太宗皇帝直接归在了密折一类,日夜都有龙禁尉守着,也不是买通一两个秉笔太监接触得到的,小钟妃也息了打探奏折具体内容的心思。

然后小钟妃就得到的消息传递给了九皇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