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 / 2)

加入书签

姚国安并非江南人士,也是外放到这里的。但因他是一方封疆大吏,总是有无数人前去走礼。

林如海自到了江南为官,便和姚国安有了礼物往来。虽因巡抚衙门和盐政衙门一个在苏州,一个在扬州,二人在江南并未见过面,但三节两寿的礼倒是来往了好几回。

此次林家回乡过节,姚家因家乡远在山东所以留在苏州,姚家开宴,便给林家下了帖子。

姚家的宴会定在初六,因姚国安比林如海高半级,林家不好怠慢,一早便去了。

到了姚家,姚太太亲自迎了出来。贾敏带着黛玉入内一看,已经有许多女眷在场了,想来是苏州官员和本地乡绅富户的家眷。林如海带着林佑直接去了前院。

姚太太道“当年京城一别,都十来年未见林太太了,如今再见,林太太几乎没变。”

贾敏笑道“姚太太虽然是夸我,可没将我臊得慌,十年未变的赞美我可不敢认。倒是姚太太越发精神了,可见江南的水土养人。”又转身道“玉儿,快来拜见姚太太。”

苏州城就那么大,且高门大户之间,皆有走动。黛玉厉害的名声,苏州许多人家都知道了。听贾敏叫身旁一个粉妆玉琢的小姑娘来拜自己,姚太太就猜这就是那位不足七岁掌管中馈的林大姑娘。

“这就是林太太膝下千金吧,我也不算没见过世面了,但我见过那许多闺秀,竟然没见过这样灵秀出挑的。”将黛玉夸赞一番,又赠了表礼。

黛玉规规矩矩谢过,又有姚太太给贾敏母女介绍今日来的女眷们,除了苏州的各级官员女眷,还有当地有名望的乡绅富户家眷,另外也有一部分在苏州附近为官,回乡过年的。

见礼之后,便由姚国安的长孙女姚若带着姑娘们去逛园子,夫人、诰命们则在屋内说话。

因想着姚家住在巡抚衙门官邸,规制虽比盐政衙门高一级,但也不会有世宦人家的私宅朗阔,姚家的身份,今日客人必然多,黛玉便只带了春山和雪雁两个丫头在侧,连奶嬷嬷都没带。

到了姚家,果然见今日宾朋满座,又各家女眷身后丫鬟、婆子一大群,显得有些拥挤。黛玉只带了两个伺候的人,倒也方便。

黛玉头一回到姚家做客,以为各家闺秀都不认得,谁知却碰到好几个熟人,其中便有几个本家姑娘,林玉竹也在。

姚若要招待的闺秀多,想来她也是之前就做过这个,或是有人教过她,倒是进退有度,举止得体。虽然今日的娇客不少,但是姚巡抚已经是上任的第二年,大多数闺秀都不是头一回参加巡抚府的宴会了,倒也不会极生疏。

姚若先向众人介绍了黛玉,直接叫过林玉竹说“今日来的人多,就劳烦玉竹姑娘带着林大姑娘四处逛逛。若有什么事,林大姑娘只管使使人来跟我说,林大姑娘千万别嫌我招待不周才好。”

黛玉只看一眼今日这光景就知道姚若要忙一整日,笑道“姚姑娘只管忙去,我就在这里跟玉竹姐姐说说话。”

这样的宴会,闺秀们也都是有自己的小圈子的,像林家本家,除林如海而外,留在江苏本地,还在做官的,品级最高的便是玉竹的祖父,乃是六品通判。且林枫也不在本地为官,而是在镇江府。镇江府离苏州也不远,因而玉竹家里倒是年年回乡过年。

今儿姚家来的人多,黛玉也没兴致四处逛了,便寻了一处暖阁坐下,和本家几个女孩子说话。

忽听一个少女声音对身边丫鬟道“那张桌子极好,你去跟桌上的人说,让她们挪一挪,我要坐那里。”

苏州的冬日天气也极冷,暖阁里烧着炭火盆,虽然巡抚家用的炭已是极好的了,几乎看不见什么明显的烟尘,但凡是炭火燃烧都要产生些废气,人多了,不通风的地方味儿终究不好闻。

黛玉后世到苏州旅游,是好生逛过这巡抚衙门和官邸的,今日来之前就没起心思逛,于是挑了个好位置坐了,临近一扇半开的玻璃窗,又采光又通风,不但不冷,还能隔窗瞧瞧院子里的景色和一院子琼闺秀玉。

后世有句诗叫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虽然不如古诗讲格律,其中的道理却值得玩味,黛玉觉得,这一院子的闺秀,原比巡抚官邸的景致更好。

听见有人颇是跋扈的要抢位子,黛玉连头都没回,她打一进暖阁,一眼就扫中了这张桌子。林家几个女孩子没去院子里头玩,方才暖阁内空桌子多,黛玉自然捡了最舒适的一张。此刻想是外头的女孩子们逛得身上冷了,陆续进暖阁来,便有人争强好胜了。

林家几个本家姑娘出身不算高,以前她们就是来这种场合,也是不与人相争的。今日这状况,对方那丫头还没开口呢,黛玉就察觉到了同伴的局促不安。

黛玉这才回过头来,见旁边一个本家姐姐就要站起来,黛玉伸手在桌下将其一拉,那位本家姑娘又坐下了。论起来,巡盐御史虽是三品,都察院右都御史却是二品,跟姚巡抚同级,今日的闺秀,数黛玉身份高,那本家女孩子一想到这节,才又有了底气。

其实穿越到后世几年,黛玉已经比古人少了几分门户之见,只要是可交之人,黛玉向不以出身自居,但是若有人要仗势欺人,黛玉也不介意用一用自己的身份。

黛玉是头一回参加姚巡抚家的宴会,林家本家几个姑娘却是去年就来过。玉竹就坐在黛玉左侧,见那侍女来得快,拉过黛玉的手,飞快地写了参政道三字。

参政道亦为从三品,掌管一地钱谷之事。品级虽比巡抚低,却也有直奏之权,上达天听;不但在管理地方上有颇为独立的行政权,且实权也极大,算来也是封疆大吏了。因江南纳全国半数赋税,本朝不但极重视江南盐茶钱谷诸事的监管,还将财政之事分权。譬如盐政衙门设在扬州,巡抚衙门设在苏州,江宁织造又设在金陵。另外,光是江苏一地,便有参政道员二名,一在金陵,一在苏州。

玉竹在黛玉手上写了参政道三字,显然这位来争位置的姑娘是苏州参政道范光熙家的姑娘。

黛玉好容易穿越回幼时,自然要为家族命运拼一把,因而刚穿越回来,就格外重视搜集朝廷和地方的各级官员信息。

范光熙膝下二子一女,幺女尚未及笄,看那小姑娘年纪,应当是范家幺女了范适了。

范适的父亲品级比姚若祖父低些,但她是嫡女,姚若是长孙女,论起来,范适的身份比之姚若为高。但姚若今日是主,范适是客,范适倒是不会去要姚若的强,而黛玉则是不同。

黛玉本就生得极出挑,就是放在众多琼闺玉秀里,也能让人一眼就瞧见她。今世又饮食健康,注重锻炼,除了原本就灵秀至极、姝丽无双外,格外添了一种活力,越发有一种让人移不开眼的气度。虽然还未七岁,却叫人难以忽视。

加之黛玉办了几件事都传了出去,都说先头巡盐御史的独子落水,是六岁的林家大姑娘救的。这件事因为在大众看来太过惊世骇俗,越是大大方方传出去,反而没什么人信,可见许多人就是爱信小道消息。

还有便是年前黛玉扫了族叔族兄的脸面,和前两日刚发落了几个庄头管事。因这两件事发生在苏州本地,倒传了出去。

林大姑娘小小年纪那样厉害的名声,和眼前这样玉雪可爱,灵秀至极的样子出现了极大的反差,林家又是头一回来巡抚大人家中做客,前来的夫人、太太们难免将目光投给了黛玉。

范适因头上有两个嫡兄,在家极受宠爱,便觉林家女一个没留头的丫头凭什么抢自己的风头,心中便有不喜。不过刚开始她也不愿生事,苏州一地有头有脸的女眷们都来了,自己若莫名寻林大姑娘的不是,也怪没意思的。

但范适带着一个嬷嬷四个丫头走近暖阁一瞧,便来了主意,指使贴身丫头去让黛玉一桌换位置。

范适的丫头走到桌旁,一福身道“几位姑娘,我们姑娘喜欢这一张桌子,能否请几位姑娘移步换一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