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1 / 2)

加入书签

因只有内眷来访,柳行便没回来,依旧留在医馆坐诊,柳太太则在家中等候客人。贾敏一行来了,车子直接拉入诊所后头的宅子。

柳太太带着女儿柳湘语迎了出来。

见礼之后,柳太太先是仔细打量了贾敏母女二人,尤其目光停留在贾敏脸上最久。

隔了会子,柳太太笑道“尚书夫人别怪我唐突,我瞧着尚书夫人气色不错,心中替尚书夫人高兴,因而失礼了。”

贾敏笑道“我能有今日,全靠柳郎中妙手回春。”将目光一转,看着柳湘语道“近二年不见,湘语越发出落得好了。”

柳湘语比黛玉大两岁,今年十岁。若说容貌,真正秉承了柳家人一贯的美貌。

说起爱女,柳太太的神色也温柔起来,道“她,也就长得还看得过眼,这么大的姑娘了,还成日舞刀弄棍的,没个正行。要我瞧着,我就没见过比林姑娘更出挑的姑娘。”

柳湘语生性活泼,听见母亲数落,非但不恼,还冲黛玉挤了个眼睛。

黛玉见了,也回了湘语一个撇嘴。

柳太太和贾敏见了这样美好的女孩子这样简单快乐的相处,也是相视一笑,贾敏道“柳太太可是夸错了人,我们玉儿在家的时候,也爱在院子里练习打拳。那些东西我是看不懂,但她说是在书上看的,练得有模有样,没个女孩子样子。玉儿在家时常说,若是有机会回京,定要跟她湘语姐姐请教;将我愁的不知怎么好。也不知玉儿这性子也不知道这性子随了谁。”

湘语听了,越发高兴起来。只是长辈说话,不好插嘴。

略道了别来之情,贾敏才将话转回了正题“前儿我和老爷去文丞相府上拜访,略问了苏姑娘的境况。丞相夫人说,苏姑娘自在御前作了证,便不愿呆在丞相府了,偏要去北门外的牟尼院挂单,我又打发人去牟尼院问,牟尼院又说苏姑娘被柳太太接了来。不知苏姑娘是否在府上,肯否让我见见,烦劳柳太太着人问苏姑娘一声。”

说起苏岚,柳太太叹了一口气,道“苏姑娘明明也是好人家的女儿,遇到这样的事,也是可怜见的。我得知苏姑娘住在牟尼院,也借着拜佛的由头去过好几回,苏姑娘就是不肯跟我家来。后来我带着湘语去劝了好几回,甄家的案子也判下来,苏姑娘才好了些,也肯跟我家来了。”一面已经打发人去叫苏岚。

须臾,一个穿着紫色衣衫的少女入内,正是前世的妙玉。

黛玉早知苏岚就是妙玉,当初在扬州的时候,为了保密,林家从未去探望过,此次才是今生初见。妙玉跟前世一样清丽脱俗,只是前世初见,妙玉已经十五,此事妙玉才一十二岁,更加年幼些。

苏岚打量了一眼屋内情况,便对着贾敏盈盈下拜“夫人说尚书夫人要见我,想来这位便是尚书夫人了。林尚书大恩大德,苏岚没齿难忘。”

贾敏忙将妙玉扶起来,道“好孩子,不必行此大礼。说来,我们老爷和你父亲乃是同榜进士。没想到如今,苏大人却受此不白之冤,就这样去了。如今私盐案判下来了,你父亲已经沉冤得雪。”

说起父亲,苏岚眼圈一红,但到底客居柳家,苏岚并不愿意轻易掉泪,点头道“家父一生磊落,如今因林大人和柳郎中大恩而全了名声,小女子感激不尽。只我一介孤女,却不知怎么报答了。”

贾敏将苏岚拉过来,在自己身边坐下,道“好孩子,你父亲原本就无错处,还他清白,是为人臣子应有的本分,你原无需报答谁。我之前去过文丞相府上,丞相夫人说,你自面圣回来,就不肯住丞相府了,偏要去北门外的牟尼院住着。你这孩子,小小年纪,怎生如此自苦你跟我说,日后可有什么打算我们家玉儿比你小得四岁,若你不嫌弃她聒噪,到我们家和玉儿一起做个伴儿可好”

说完,又瞧向柳太太道“我瞧着苏姑娘什么都好,今日来了倒要跟柳太太抢人,想要接了家去住些时日,柳太太千万要依了我。”

苏岚性随其父,性子高傲。只听苏岚说“丞相夫人对我极好,两位夫人也待我好,我不是不知。只是之前我尚在孝中,不好客居他人家中。又因甄家的案子没判下来,担心我寄宿别人家中,与人招祸。便投了北门外的牟尼院,牟尼院住持原是我的师伯,我在牟尼院清修,为父母诵经,也是极好的。前儿我出了孝,柳太太照拂我,诚心接我来,我岂能继续推辞。”

听了苏岚这番话,黛玉立刻想到前世的自己。自己前世两回进京,都是在孝中,虽然有外祖母在,无人当面说什么,但是荣国府那些一双富贵眼的下人刁难,未必没有这个原因。

贾敏又拍了拍苏岚的背,柔声道“你小小年纪,家中突逢变故,又何必去想这些,平白自苦。我接你家去住几日,你可愿意”

苏岚心中感动,红着眼睛点了点头。

又说了几句家常,贾敏道“我有几句话要跟柳太太说,玉儿,跟你湘语姐姐,苏姐姐去玩儿会。”

黛玉起身应是,湘语邀了苏岚、黛玉去自己房中。柳太太又屏退了下人,才问“尚书夫人有什么要紧话”

贾敏道“无非就是岚儿的事,不知柳太太有无打算。因我们老爷和岚儿的父亲乃是同乡,又是同榜进士,故而有些旧交情,岚儿的身世也让人可叹。我和我们老爷商量过,想收岚儿做个干女儿。既然岚儿已经被柳太太诚心接到府上,自然要问了柳太太和苏姑娘的意思才好。”

柳太太听了,双手合十道“阿弥陀佛,若是这事成了,便是苏姑娘的造化了,我有什么不应的。尚书夫人也知道,我们大伯和苏姑娘的父亲曾同在泉州做官。当年大伯和苏姑娘的父亲就有意结亲,只因孩子们小,便没下定。后来苏大人遭了不测,我们大伯还尽力周旋过,就是苏姑娘到扬州,也是我们大伯派了妥善人送来的。

我们老爷写信问过大伯,大伯那个人最是一诺千金,依旧有要履行婚约的意思。既是这样,我自然要好生照拂苏姑娘的。但是我这样的身份,却不能收苏姑娘做女儿,尚书夫人若是愿意,最好不过。”

贾敏听了这话,倒是一愣,遂又笑道“柳大人当真是重诺之人,倒叫人可敬。”

两人说了,又命人单将苏岚请来问,问过苏岚的意思。

苏岚本就聪慧,又陡逢变故,一夜成长。自然知道凭自己这样的身世,前程渺茫,生出过在牟尼院终老的心思。更知道尚书府这样的人家,肯收自己做干女儿,乃是提携自己,为的是为自己将来的终身前程做打算了。

苏岚深受感动,但并未即刻答应,而是道“尚书夫人抬爱,苏岚感激不尽。只是盐税旧案,牵连极大,我又御前指证诸多国贼禄蠹,得罪了极多人。虽因圣人怜悯,现在无人敢将我如何。但难保日后没有人迁怒给我庇护的人家。我原是打算在柳太太府上住几日,便回师伯身边修行。尚书夫人愿意收我做女儿,是我的福分,但苏岚却担心我乃不祥之人,日后连累尚书府。”

贾敏嗤笑一声,道“你这丫头什么都好,就是心思太重,不像这个年纪的姑娘。若说盐税案得罪人,没有人比我们老爷得罪的人更多,你担心这个作甚。”

苏岚听了,才点头应是。

虽只是认干女儿,贾敏却极是重视。先是到牟尼院慎重让苏岚的师伯为其还俗,再择了吉日摆了几桌小宴,还请了文丞相夫人做见证,除此之外,也请了当年的苏寒山、林如海尚在京城为官的同科,柳行等几家人家同贺。

论序齿,林家三个女儿,倒是苏岚居长,英莲次之,三人以姐妹相称。

苏岚此生的经历,和黛玉前世有些相似,故而黛玉对苏岚能有同理心。加之黛玉本就聪慧异常,能开解到点子上,二人倒是越来越投契。至于英莲,本就是好相处的性子,家中再来一位姐姐,只有高兴的。

贾敏见姐妹三个相处得好,也放下心来。

苏寒山当初和甄应嘉死磕,不但将苏岚送去了寺庙,还将许多家财捐给了朝廷。这才有了太宗皇帝赏赐苏岚,苏岚在牟尼院那段日子也安然度过。但苏寒山并非全然不顾及苏岚,在为苏岚安排退路的时候,除了留了部分轻巧东西在苏岚身边做念想外,还另准备了一份嫁妆,封存在户部。

如今林如海便是户部尚书,便将苏岚的嫁妆清点了,单子交给贾敏。

这日,贾敏将苏岚叫入房中,道“当年你父亲替你留下的嫁妆,老爷已经着人清点好了,这是单子,你自己拿着。如今你的院子住着可还好下人们是否尽心,若是缺了什么,只管跟玉儿说。你既认了我做义母,这里便是你的家。”

苏岚接过嫁妆单子,脸上神色都变了,终于忍不住落下泪来道“母亲,我这里什么都好。”这声母亲却是发自肺腑了。

苏岚经历了太多变故,即便知道林家和柳家是自己恩人,知道文丞相夫妇对自己极好,依旧对人有着隐隐的防范。也就柳湘语天真烂漫,黛玉解语入心,能让苏岚收起防范。但此刻贾敏将父亲留给她的嫁妆交换给她,却终于叫苏岚卸下了防备。

苏家亦是百年世家,如今只余一个在室女。虽然苏南山只给苏岚留了一副嫁妆,但这副嫁妆必然不少。苏岚虽然不至于小人之心到觉得林家会看上自己一副嫁妆的地步,但是贾敏坦坦荡荡的将单子交给自己,却又不同。

从此以后,苏岚和林家五口相处都极为和睦,贾敏做主,也叫苏岚和英莲、黛玉一起理事。苏岚今年十二岁,英莲也只比苏岚小了不足一岁,眼看就要相看人家了,学习如何打理中馈,比之黛玉急迫。

林家回京不久,千头万绪,如今好容易理顺了一些,就在眼前便有一场宴会要办。林如海高升,送了贺礼的人家极多,林家自然要办一场宴会庆贺。贾敏索性将这件事也交给姐妹三个操办。

苏岚听了,还道“这样大的事,义母就交给我和妹妹们么岚儿担心虑事不周,白白惹人笑话。”

贾敏笑道“我瞧你们姐妹很是妥当,只管放手去办。有什么不懂的来问我便是。”

苏岚又问黛玉“妹妹可曾办过这样的宴会”

黛玉道“这倒没有。但我想着,我们姐妹只需拟好了菜单,又将各处伺候的人手安排妥当就是。外院的客人自有父亲招待,内院的长辈们和是和母亲一处说话。真正宴会那日,我们姐妹不过是招待几桌娇客。只需将前头的事安排好了,其他的应当不难应付。”

苏岚本就是聪慧之极的女孩子,只是她家中遭遇变故的时候,还没开始学理事。如今听黛玉一说,立刻心领神会,点头道“那妹妹先将咱们家下人的花名册给我一份。”

贾敏听了,含笑点头。苏岚虽然没有做过这些,但是能迅速抓住重点,再繁琐的事,终究是下人们去做,虽说是交给两个女儿操办,不过是做个总览便是。首先将底下的人都认熟了,再调度有方,此事便妥了。

接下来的日子,姐妹三个便先问了厨房擅长的菜色,定下了几道主菜,再围绕主菜定色香味俱全的配菜。林家的厨子是江南带来的,擅长淮阳菜;这次的客人有许多久居京城,黛玉有打听了京城有名的鲁菜酒楼,高价聘了鲁菜厨师回来。京城许多大菜是以鲁菜为主,以至于鲁菜有宫廷菜的美誉。

定了菜色,便将采办找来,将其分组,一组单管淮阳菜的食材,务必要新鲜上等的;一组单管鲁菜的食材,也要新鲜上等的;另有单管采买其他物品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