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第 102 章(2 / 2)

加入书签

原身卡在乡试上足足十二年。

不过,原身也不是卡在这里最久的,除了他之外,多的是少年成为秀才,却到头发胡子花白,也通不过乡试的读书人。

县学的几位秀才先生,便是如此。

同为读书人,彼此更能相互理解。

看到季修出现在县学,让县学里的几位先生又惊又喜。

这两年的风风雨雨,县学里的几人有所耳闻,很是为季修可惜。

要是普通家庭,季修考上秀才,已经足够光宗耀祖,可惜他入的是苏家,苏家那样的家世,对秀才这个功名还真看不上。

季修落榜四次的压力,他们感同身受,对他自暴自弃的行为,痛心又无奈。

现在季修来县学,看起来眼神清明,表情如常,似乎从失败的挫折中走了过来,他们比自己通过乡试还要高兴。

“景之,你来了。”

景之是季修的字,读书人来往之间都是如此称呼。

季修笑了笑,和几位先生打完招呼,寒暄了一番近日的情况,感谢他们的关心,然后和他们一起去教室里听课。

他特意算着日子来的,两位举人先生每十天会各自来县学讲课一次,今天正好是他们来的日子。

这一天,县学里的学生会特别多,都是为了举人先生而来,连几位老秀才,也会在底下听课。

季修早就做好了遇见熟人的准备。

说话间,教室里进来了一位年轻的举人先生,开始检查大家的进度,抽查背诵。

抽到季修时,不等季修开口,先生先愣住了。

这位举人先生当年曾是季修的同窗,名叫殷项,字明睿,有天赋有勤奋有机缘,在六年前成为举人。

原身心里自卑敏感,羞愧见到从前的朋友,从没有上过他的课。

如此一来,也怪不得殷项看见他,会愣了愣。

季修微笑,神情如常地站起来,按照殷项的抽背要求,背诵了一段课本。

殷项盯着季修看,两人视线交错。

季修依旧微笑,殷项微愣,很快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似乎明白这位旧日的同窗已经解开了心结。

接下来,他照常上课。

季修也照常听课,仿若无事。

不得不说,殷项能中举,自身确有几分才华和实力。只一个时辰的课程,他就接受到了许多原身记忆里没有的知识。

下课后,殷项没有走,而是冲着季修使了个眼神,才拿着书本和教条离开。

季修一笑,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趁着教室里闹哄哄无人注意的时候,跟了出去。

“景之,你总算想通了。”殷项在门口等他,表情高兴。

季修轻笑,不答反问“我打算参加八月的乡试,不知道明睿能不能帮我一把。”

殷项露出笑容,拍了拍他的肩“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走,去我家,我们好好聊一聊。”

季修欣然答应。

两人一起离开县学,边走边叙旧,到了殷家。

殷家是书香之家,殷父也是举人,父子两代举人,家世殷实,自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殷项能在二十三岁那年成为举人,一点也不意外。

殷项好客,对着季修这位少年同窗十分热情,带着他进了书房,招呼他喝茶说话,接着将自己这些年的书籍和批注都拿了出来,递给季修“你先看看能不能用,能用的话带回去看看,要是碰上不懂的,再来问我。”

季修翻了两页,看着上面有两行批注,其中一行较新,墨迹清晰,字迹像是殷项的,另一行比较久远,墨迹略微逸散,至少是二十年以上的批注,猜到这是殷父所注,心里涌上几分感动。

现代的时候,学生看书,每个文言文底下都有备注,让人感觉不到读书的困难。但是在古代,这些备注和释义,都是不传之秘,只在至交好友之间交流,或者传给后代子孙,绝不会轻易泄露出去

这也是古代农家子很难突破阶级,通过科举,成为人上人的原因。

封锁知识,阶级固化,世家大族们掌握着知识,绝不肯轻易交出给外人。

可是殷项,却在知道季修还想要参加乡试的时候,轻易交付了这般珍贵的资料。

就算季修和殷项没有真正地交流来往过,只在记忆里知道有这么一个人,此时此刻,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了。

“多谢明睿”季修握着手上的书籍,正色拱手行礼,“我一定尽快看完,将东西还回来。”

殷项大笑“不急,你慢慢看就是,其实我早就想给你看这些了,只是你一直避着我,我也找不到机会。”

季修一顿,竟然有这一回事吗

那倒是可惜了。

原身的记忆力强悍,要是早点从殷项这里拿到批注,说不定还真的能通过乡试。

可惜那时候原身已经经历了三次落榜,自信心受到重大打击,对着殷项避而不见,错过了这份机缘。

只能说,每个人的人生际遇差别,和性格的差异脱不了干系。

季修从殷项手上拿到了资料,再三道谢,便打算告辞离开。

他出来得急,还要赶回去和苏灵儿共用午膳。

殷项不知道内情,挽留了几句,见实在挽留不动,表情可惜“好吧,景之你在家好好看书,等你有空再来我家做客,家父一直很想见见你。”

“见我”

殷项笑了笑“当年家父也是十几岁成为秀才,之后屡试不第,直到三十来岁才成为举人。他觉得你现在的情况,和他当年很相似,一直想开导你两句,让你耐心一点,只是我没用,邀请不来你。”

季修再次感受到了殷家的善意,微微一愣,微笑答道“帮我谢过令尊,我抽空一定上门正式拜访。”

殷项点头“好说。”

接着送季修出门。

季修和殷项道别,从殷家离开,因为手里抱着一叠珍贵的手抄本,怕和人碰撞,索性避开了热闹的大街,抄小路回苏家。

走到一条巷子里时,碰上一个陌生少年。

少年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手里捧着两本书,面容清秀,从拐角处出来,差点和季修撞上。

季修避开,提醒道“小心点。”

少年一愣,连忙道歉“我下次注意,抱歉。”

季修点头,越过少年继续回家。

少年的目光盯着他手上的书籍,眼里流露出渴望的目光,直到季修的身影不见了,才抿紧唇,继续往家的方向走。

他七拐八拐,到了很偏僻的一个小院子里。

“爹、娘、妹妹,我回来了。”

屋子里面很快迎出来几个身影,将少年接进屋里。

“你又去抄书了是不是,说了让你不要那么辛苦,爹娘赚钱给你读书就是了。”

“妹妹的身体不是很好,我想多赚些钱给她买药。”

“唉”

季修并不知道刚才萍水相逢的少年有多垂涎他手上的书,也不知道他离开后少年去了哪里。

不过,殷家的这份书籍确实珍贵。

古代的造纸技术没有那么发达,书籍很难完善保存,稍不留意就可能损坏。尤其他身上的书籍,还是殷父二十年前传下来的。

他的书房里也有一些名家批注的手抄本,可是用钱买来的和朋友赠送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回到苏家,季修翻出来一个木盒,小心翼翼地将书籍放妥,才松了口气。

抬头看了眼书房里的水漏,快到午膳时间,他可惜地看了一眼书籍,离开书房,打算先去内院陪苏灵儿用午膳,下午再来看书。

“爹,你来了”苏灵儿露出大大的笑容,毫无阴霾,灿烂的像个小太阳。

季修看见她的笑容,便觉得心情好,露出一个宠溺的微笑,回答道“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