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余声(2 / 2)

加入书签

黄夫人劝道“既然都说了无知小儿,你还跟他生什么气”一面看文册,“这是什么书”

黄部丞看着文册就冒火“一群还没入官的监生士子写的文章一件实务都没做,还指手画脚。”

黄夫人更好笑“还没入官的也做不了实务,老爷你不用跟他们生气。”

黄部丞坐下阴沉着脸不说话了。

“先去吃饭吧。”黄夫人说道,“这些没用的东西,看它做什么。”

他也不想看,都是那个铁面将军最初看的几篇还好,经史子集文章诗词歌赋,直到看到中间,冒出一篇奇怪的文章,竟然论的是大河水患成因以及应对,真是气死了他了,大河是谁都能论的吗

然后再看,又看到一篇,这次不论大河了,写了一篇如何利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最快的修一条水渠,还画了图

黄部丞看了眼,这两篇他都折了角,是同一个人写的,不知道后边还有没有

“我不吃了。”他说道,拿起文册向后翻,倒要看看这个小兔崽子还能写出什么花

黄夫人一觉醒来,吓了一跳,看旁边合衣而坐的黄部丞,手里握着书,眼神有些呆滞。

“你一夜没睡啊”她惊讶的问,昨晚好容易劝黄部丞吃了一碗饭,三更半夜的时候又强行拉他回来睡觉,没想到自己睡着后,黄部丞又爬起来了。

黄部丞吐口气“他一共写了十篇文章,我看完了。”

黄夫人又好气又好笑“是不是气的没有骂的力气了”昨晚她倒是睡的好,没听到丈夫咒骂生气。

黄部丞神情郑重“水利大事,不能轻言好还是不好。”说罢起身下床唤人来“更衣,我要去衙门。”

黄夫人气道“这么早哪里有人”

还说门外那群士子疯了,黄部丞这个无关的人怎么也跟着疯了

但黄夫人说错了,这么早也并非没有人,黄部丞来到大司农府衙,刚翻出一堆有关水渠的图集,丞相府的一位户曹走进来。

“啊,太好了,黄部丞你竟然来的这么早。”他高兴的说,“我正想找汴河的历来记录,你帮我找一下”

汴河黄部丞转头,看着这位户曹满是血丝的双眼,问“你看这个做什么”

那户曹有些兴奋的说“黄大人,你说,如果把汴渠在这个地方”他拉出一张图,上面写写画画,“修个水门,是不是缓解黄河水的冲击”

黄部丞看着张图,越看越熟悉,瞪眼问“齐大人,你是不是看了摘星楼文集”

齐户曹一愣,点点头,从袖子里拿出一叠纸,明显是从某个文册上裁下来的“是啊,这个文集里有个人写了哎黄大人你怎么知道”

黄部丞问“铁面将军送给你的文册”

齐户曹恍然“黄大人,你也收到了”

这个铁面将军,到底是有意还是无意到底给朝中多少人送了文集他是何用意黄部丞皱眉,齐户曹却不想这个,拉着他急急问“先别管那些,你快说说,汴渠新修水门,是不是可行我已经想了两天了,想的我心慌慌的坐不住”

黄部丞能明白他,他只是看了就放下不一直要看完,齐户曹当年曾经郡太守,发十万人凿渠引水,历时三年,灌溉十万农田,由此一跃成名,擢升丞相府,他是亲自做过这件事的,看了这种文章哪里能忍得住。

那篇文章黄部丞也看了,想了想摇摇头“我对汴河了解不多,不敢评议,不如,我们去问问唤原来吴国的水曹官员,吴国这边江河湖海多,他是否有更精确的见解”

齐户曹立刻赞同“多叫几个,多找几个,一起论议,这其中有好几篇我觉得可行。”

但两人却没有找到那位水曹官员,难道没来衙门两人看看天色,现在已经天光大亮了。

“并不是,焦大人早就来了,天不亮就去求见陛下了。”官吏告诉他们,想着焦大人的自言自语,“好像要跟陛下请示,要外放去魏郡不知道发什么疯。”

虽然别的时候黄部丞和齐户曹不知道这位官员为什么发疯,但此时听到魏郡,两人同时冒出一个念头,汴渠

这个焦水曹,该不会两人对视一眼,立刻也向宫中奔去。

皇帝勤政虽然今日不是朝会也起得早,听到有官员求见便允诺,黄部丞和齐户曹来到殿内时,正看到一个胖乎乎的官员跪坐在皇帝面前,列数自己在吴国治水的成果,慷慨激昂的说要去魏郡为陛下分忧,他只有一个小小的要求。

“请陛下允许臣选一位年轻人做副手,这位年轻人身份有些特殊,但臣愿意给他一个机会”

皇帝听到这里有些好奇,为什么选副手还要他同意这年轻人身份有什么特殊

那边黄部丞已经忍不住君前失仪骂起来“焦水曹,你真是无耻竟然想要贪功”一边冲进来,一句废话不多说,俯身施礼,郑重道,“陛下,臣有一士子举荐,此子在治水上颇有见解。”

皇帝一头雾水,有些惊讶有些不解“什么人啊”

齐户曹也不肯错过这个机会,一步上前,将裁下来的十篇文举起“陛下,此子名叫张遥,请陛下过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