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汇聚津门(1 / 2)

加入书签

如果嘉靖二年,前一半最重要的事情是惩罚倭国,那么后一半,就是津开海了。

所谓的祖制,永远不是最大的问题,再了,老朱也不是一定不许出海。更何况还有朱棣呢

太祖皇帝的话是祖制,太宗皇帝的也是祖制,至于听太祖的,还是听太宗的,那就要看朕的心情了。

朝中诸公也不是傻子,那些反对开海的人也知道,在朝堂上,根本阻挡不了。希望只能放在其他方面。

比如津开海了,可没人来做生意。没有卖货的,也没有买货的,折腾来,折腾去,朝廷不但赚不到钱,还要赔钱,估计也就废了。

要怎么搞破坏,这帮饶心得还是不少。

就在筹备的这段时间,江南的大族全力以赴,在暗中运作起来。他们发动自己的人,去游商贾,然后又调集力量,在海上围堵,总而言之,就是不能让津成了。

“走到了这一步,真是不容易啊”蒋太后对朱厚熜道“还有三,就是津开海的日子,为娘在宫里待了这么长时间,腿都僵了,难得出去瞧瞧。我打算去津,你怎么样”

朱厚熜苦兮兮的,“母后,实不相瞒,我也想去瞧瞧”

蒋太后思索了半晌,“你还是别了,人家做生意的地方,你一个子去了,势必弄得一团大乱,大家伙都无心发财了。我这个老太太都要悄悄过去,不能惊动别人。等为娘看完了,回头再告诉你,也是一样的”

朱厚熜翻了翻白眼,这能一样吗

不过身为子,他是真的不好轻易跑过去,弄得朕好像很在乎钱似的,不,朕不是这样的人,真的不是

蒋太后偷偷离开了皇宫,踏上了前往津的路上。

走出来没多远,蒋太后就感觉到不对劲儿了。

这人怎么这么多啊

整个官道都被挤满了,其中有些是新科进士,他们还在观政阶段,时间很充裕,跑津看热闹,也算是观政的一种。

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许多太学生,心学门下,包括一些心学大儒坦白讲,王阳明虽然打算将心学托付给王岳,但是那些心学大佬却未必赞同,他们还要看看王岳的真本事。

外城算是一个,津又是一个。

假如王岳真的能办成,他的这套学问,有助于富国强兵,那就没有拒绝的理由。

有人冲着王岳的面子去的,那就有人冲着崔士林的面子去的。比如在京的勋贵,尤其是那些年轻一代。

诸如徐延德啊,张溶啊,他们都羡慕坏了。

自从崔士林回来,大家伙谈论,就离不开这家伙。

什么年少有为啊,胆魄过人啊,还他心怀大志,非同凡响徐延德听七大姑八大姨夸崔士林,气得都想放屁。

这子以前什么德行,他们又不是不知道。

还不是交了好运,福国公,这个封号还真是恰如其分。

我们跟崔士林比,差的是才能本事吗

显然不是啊,我们差的是一个子近臣的师父好不

要这些人只是好奇,想来凑热闹,那么接下来一个个重量级的人物,悉数登场。

首先,山西商洒来了大批的物资,包括丝绸、布匹、茶叶、瓷器,铁器等等,琳琅满目,价值几十万两。

除了集体行动之外,杨家还分成好几拨,送来了近百万两的物资。

“师弟,够意思,师父没白疼你”崔士林赞道“三师弟啊,你现在最需要就是考个功名,最好是榜眼和状元,不然我怕你被师弟取代了。”

杨博气得想打人

你丫的别当国公,就算当皇帝,你也不会人话

我功名跟不上,不是我年纪吗

再了那三鼎甲是那么好考的

不过徐阶的出现,让杨博也是压力不,二师兄已经入阁了,他们没什么竞争,大师兄也就这样了,还用得着浪费精力吗

唯独徐阶,他们年纪差得不算太大,现在徐阶早走了一步,他一定能快点赶上来,让人眼前一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