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少年天子(1 / 2)

加入书签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民不聊生,张角率黄巾军起义。为了对付汹涌的黄巾军,无能的汉灵帝放任地方军拥兵自重,为天下大乱埋下隐患。

灵帝身亡后,大儿子刘辩继承皇位,小儿子刘协封为陈留王。天子年仅十三岁,宦官、外戚趁机争权夺势。宫中一时大乱,血光和杀声中,陈留王受伤昏迷、天子仓皇出逃。

“王爷、王爷您快醒醒”

“来不及了,快抱王爷上马”

“快快,追兵要来了”

一阵阵嘈杂的声音中,刘协头痛欲裂地睁开了眼睛,只见眼前一片兵荒马乱、一群穿着古装衣袍的年轻男女围绕着他,似乎在惶惶无措地逃生。

“王爷,您没事吧”

眼前似是个侍卫,眉眼间俱是焦急,正抱着自己坐在马上。

刘协摇头,以为自己尚在梦中。身旁有宫女和宦官惶恐尖叫,声音简直要刺穿耳膜“不好,前面有敌军”

一位护卫模样的男子提刀低声喝道“快保护天子,保护王爷”一群人将天子和王爷围得更加紧密。

“天子王爷”刘协满头疑问。

他坐在马上,见前方一个仿佛小山般壮硕的将军披着黑色铠甲,满脸横肉,率领几千大军气势汹汹而来。鲜红的旗帜肆意招展,写着一个张杨的“董”字。士兵装备精良,都骑着高头大马,衣服上有大大的“凉”字标记。

宫中逃出来的人哪见过这种阵仗,以为要命丧于此,都战战兢兢缩成一团。

刘协拧了自己好几下,眼前景色都未变,他心知不妙,搞不好是赶上了流行的死亡后穿越。也不知道处在什么朝代,不好贸然开口,只得低声问侍卫“天子呢”

侍卫的声音十分紧张,手握在刀柄上“天子躲在后面去了。”

刘协抬眼望去,只见一个穿着明黄袍子的十二、三岁少年,正缩在后面痛哭流涕,毫无皇帝的威仪。

此情此景,刘协恨不得闭上眼再睡一觉,说不定就能穿越现代了,当时被货车撞飞的自己或许还能拯救一下。

那将军骑着马上前,气势迫人,一时无人敢说话。

刘协倒不怕

,横竖是已经死过一次的人了,他握紧手中缰绳,出声喝问“来者何人”

见这少年年纪虽小,却底气十足,面上一点慌乱不显,董卓大感意外,以为是天子,立马报上名字“臣西凉刺史董卓,见过天子。”

居然真是董卓这个残暴的胖子,眼前这一幕,正是三国演义中乱世的开端

刘协心里一阵绝望,只得按照三国演义中的台词和董卓演下去“汝来劫驾,亦或保驾”

董卓立马回道“臣是来保驾的”

刘协于是喝问“既来保驾,天子在此,为何不下马叩拜”

汉室威严仍在,董卓不敢抵抗,下马跪拜于左。

少帝刘辩依旧不敢说话,只战战兢兢地从宦官背后探出头来。

刘协这个无权无势的王爷只得赶鸭子上架代替天子进行安抚“董将军果然天子的良臣不辞千里辛苦,前来保驾护卫。今宫中发身祸乱,幸亏有你们这些忠臣良将前来保驾。现在局势已稳,不必多猜多疑,护佑我们回宫即可”注引用自三国演义

护佑天子回宫后,董卓趁机以“清君侧”为名在洛阳大肆追捕宦官。此后,董卓不肯交出兵权,西凉大军在洛阳盘桓不去,并趁机把持朝政。

少帝刘辩母家势大,何太后欲杀董卓,可惜风声走漏,董卓便起了废立的心思。

刘协敏锐地感受到了京中的紧张,于是在脑海中拼命回忆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剧情。

然而史书上和演义里董卓入京时陈留王才九岁,不久后就即位成为天子。但目前这个壳子已经十一岁了。且对比春秋战国和秦朝历史,都与自己在现代书本上所知的略有不同。刘协心中纳闷,也不知道是穿越到了哪个平行时空来了,书中的关键剧情点和知识是否还有效。

不论在三国演义、三国志还是未知的平行空间,成为陈留王,那都是亡国之君的命啊。若是躺下做一条咸鱼,那得被董卓、吕布、曹操和曹丕关小黑屋轮番威胁欺负多少次啊。刘协求生欲很强,回到宫中连忙着手自救,但作为一个手无实权的年少王爷,他采取的所有措施都失败了

秘密派人拉拢并州刺史丁原,但手中筹码不多,未果。

欲重金贿赂吕布,却苦无门路,手下人混入兵营还被抓走打了二十大板。

趁夜见传说中忠心耿耿的皇甫嵩,然而此时他还不是天子,深受忠君思想熏陶的皇甫嵩思想十分传统,为了避嫌避而不见。

连番挫败后,刘协只得在家改良造纸术,吟诗作对并广以宣传,同时命人在市井间打造名声,引诱效忠的人前来。且不计钱财,择走投无路的流民、孤儿安置在京,暗地培养亲信。

先帝只留下两子,性格都特别鲜明。

刘辩完全继承了父亲的无能和胆小贪婪。陈留王则年少聪敏,文采斐然,为人处世宽宏大度,最近更是改造蔡伦的造纸术,造出了前所未有的洁白平整纸张,一时名声大噪。

董卓欲废少帝刘辩之事在朝廷掀起轩然大波。按理来说,刘辩并无过错,董卓是无权擅自废立的。然而百官迫于董卓权势,无一人敢出声,只有手握重兵的并州刺史丁原敢强势反对。

董卓欲杀丁原,却又顾忌丁原旗下勇猛无双的吕布。于是频繁露出惋惜的神色“吾观吕布非常人也。吾若得此人,何虑天下哉此等猛将,竟归丁原莽夫麾下”

恰逢旗下李肃是吕布的同乡,见董卓如此欣赏吕布,便自告奋勇去劝说。

两人他乡重逢,吕布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李肃。

谈到自家主公,李肃赞扬道“如今天子暗弱,对国家不利。陈留王聪颖仁德,更适合做天子。满朝文武明知这一点,却为了忠臣的虚名不愿点破,只有董公为社稷考虑,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匡扶国家,实乃大忠似奸,真英雄也。”

吕布也早有听闻,满朝文武无一人反对立陈留王,当初先帝属意的也是陈留王,只是何太后家势大,在何将军的军权威胁下,先帝无法改立。

自家主公丁原是有些不识时务了,吕布叹道“只恨未逢明主。”

李肃忙忙抛出橄榄枝。吕布未否定,却不肯收下金银珠宝,只道来日再聚。

李肃来军中的消息瞒不过丁原。他走后不久,丁原便怒气冲冲前来“在此关节,与凉州军私相见面,你是何居心”

吕布只得任丁原搜索帐篷,证明自己并无二心。

丁原没有搜到密信、

金银珠宝,勉强放心离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