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喜提医馆(1 / 2)

加入书签

布衣卫传来旨意皇上体恤张仲景不愿入宫之意,并未封官,而是将洛阳城的一所医馆盘下来为他所用,希望他能带出来众多学徒。张仲景本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接到圣旨便立即从了。

这医馆距离洛阳客栈不远,都在中心御街这条大道上。提着行李,张仲景循着屋子的号牌找去。

不远处,有一家两层的铺面,招牌匾额上写着“皇家医馆”,二楼斜斜插着一面鲜红旗帜,上面写着“皇家医馆,救死扶伤”,迎风招展。

门口熙熙攘攘,有一大堆的人在拿着碗排队,还有一群人将医馆团团围了起来,根本没法挤进去。几个带着红袖章的阿媪一直在忙着维护秩序“不得拥堵打粥的都到左边排成一列纵队报名学徒的都到右边排成一列纵队,带好路引,医馆的人会给你做登记看热闹的都一边去,没什么好看的”

张仲景心下纳罕,拉住旁边人问道“大娘,前面是发生了什么”

大娘兴奋地说“听闻皇上体恤我们穷人看病艰难,开了家医馆,以后我们百姓看病问诊,都免费给方子哩”

“免诊费”

“正是如此”旁边一年轻男子插道“我方才挤到前面,那店门口立着皇上题字的石碑,乃是金口玉言下的命令,免费为百姓诊脉写方呢。”

大娘也说“肯定是真的,不然谁敢给铺子起名为皇家医馆。我方才听说坐堂的都是有名的医官,奉旨来给我们穷人看病,今天来得就是有名的太医令王大人哩”

张仲景又问“大娘,那左边拿着碗的众人是做什么”

“是医馆在给吃不饱的穷人施粥呢。”大娘吩咐说“书生,看你打扮也不缺衣食,可莫要去和穷人争抢。”

张仲景连忙点头称是。

大娘主动说“那右边,乃是招学徒做事,负责打扫、施粥等伙计。不过只要成为了学徒,日常偷偷习得些许医术,便能衣食无忧。更有甚者,若是入了太医令的青眼,成为了正式的徒弟,日后飞黄腾达、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大家都在抢着做呢。”

自从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士农工商”的四民之序初步建立,虽然医者在民间仍然受到尊敬,但位属于工阶层的医者地位一直都不高。

这个年代,医术都是代代相传的。普通的平民想要学医很难,大部分医术传承都是家学,不轻易传与外人,且收徒的条件苛刻,学徒偷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这些家学渊源的,如果子弟优秀,大多选择“学而优则仕”,寻得门道被推举为孝廉做官,追寻仕途的成功。所以当时,优秀的医者并不多。

这家皇家医馆贴出来了告示,医官将从学徒里面择优收徒百名,优秀的徒弟将被推荐成为下一代医官。

虽然医官地位不高,但待遇足够丰厚。此时,管理皇宫医官的太医令俸禄为六百石,相当于月钱三千五百,与县令里面最高待遇的洛阳县令同等待遇。普通的医官,俸禄为二、三百石、四百石不等,每月月钱分别有一千、两千和两千五,这月钱相当于洛阳城里百姓一年的嚼用了。

因此,皇家医馆大量招收学徒之事被传开后,前来报名的人络绎不绝。

张仲景试图走到门口,立即就被人怒目而视“你这外乡人,怎得如此不懂礼数我等都在此等待半天了,你居然一来就插队”

张仲景无奈,只得高声道“吾乃郎中,劳烦众位乡亲们让个路容某进去”这才得以走到门口。

医馆门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施仁布泽,救困扶危”八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落款竟真是当代天子的名讳刘协。

这石碑左边有两个膀大腰圆的伙计,守着一大锅米粥,忙得满头大汗,给排队的人施粥。在门口的右侧,摆着桌椅,坐着两个账房打扮的先生,正在给前来报名的学徒登记。

这时候,门里出来一个伙计道“可是要看病太医令王大人回家吃饭去了,若要看病问诊,待一个时辰后再来罢。”

张仲景摇头“非也,吾乃张仲景,乃是奉了皇命来此行医。”

“原来是掌柜的”伙计连连道“里面请”又连忙喊人来拜见掌柜的。

张仲景粗略来看,足有十几人,有男有女,大多是青壮年。

众人忙拜见了掌柜的,为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