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所思(2 / 2)

加入书签

众所周知,有机农业的先决条件就是寻找到一块肥沃少污染、甚至无化学污染的土地的。

后世的土地情况已经恶化到了如此程度,直接增加了有机农业项目的运营成本——土壤的去病化改良、有机质含量的增加、土地寻找和租赁成本,技术成本以及附带的运输成本,都是一座座大山,压的运营者喘不过气来。

想想看,即便刨去租金,后世用于生态农业种植的土地,前几年每亩每年都需要持续投入1-3万元去持续改良土地,其中间的成本之高昂可想而知——而这么高昂的成本,反作用于售价上,又进一步阻碍了民众对于有机食品的接受度。

最后,人和。

嗯……其实后世死在这一块的项目不计其数,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

第一种:死在华夏乡土社会的隐形成本上。

众所周知,华夏是个熟人社会,即便到了2020年,大部分生态农业项目所在的农村地区依然如此——而熟人社会的一个特征就村民对于本村人和外人的道德标准是不一样的。

有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这样的:曾经有一个老板,项目做的很大,整整两个村的土地都被他包了下来,其中一个村跟他有亲戚关系而另一个村没有;结果到了傍晚,另一个村子的村支书在喇叭里喊,乡亲们天黑了,我们去农场偷菜去。

结果被那个老板的另一个亲戚听到,连忙通知了这个老板,老板托关系调动了整个县的警察才勉强阻止了这件事件——想想看,连人脉关系强到了这种程度的老板都差点被坑,那其余的项目经营者呢?

事实上,后世许多生态农业项目就是这么被活生生偷死的——虽然这个理由听起来无比可笑,但事实上现实真的远比小说更加魔幻。

第二种:死在用管公司的思维来管农业。

由于生态农业本来就是一个高投入的行当,因此投资的主体往往是赚了些钱的老板。

这些人在管理项目时,往往不自觉的会按照公司运营的模式来进行管理——找一个职业经理人来做管理,找一些农大的学生来做技术顾问,然后聘用一些本地的农户来做劳动力。

撇开那些农大的学生是否具备了真正的能力来做技术顾问不谈,用管理员工的办法来管理那些农户,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要知道,华夏的农户们数千年以来过的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耕作生活方式,农业对于这些人来说即是工作也是生活——农户们往往天刚亮就起床,趁凉快下地干活,等到太阳大了就回家休息,吃饭睡个午觉,等过了晌午,太阳没那么大了再继续下地干活,一直到天黑。

现在你让他们9点钟上班,一直干到下午6点才下班,巨大的作息习惯反差之下,是没有多少农户能受得了的——于是乎,这种公司式管理模式下,农户们磨洋工混日子的情况广泛存在;

而如此低的效率,所带来的后果可想而知,无数的生态农业项目被活活拖死——别说什么狗屁kpi考核之类的东东,不管是什么农业项目,只要你不是规模化种植,在初期是很难做绩效考核的,就算制定了指标,往往也是狗屁不通,种地经验丰富的农户们往往三两句就能把你怼的哑口无言。

第三种:死在资金链断裂。

这个理由虽然听起来会让人产生一种“死在这方面的肯定是笨蛋,换我上肯定不会这样”的错觉,但实际上,只有等你入坑之后,才知道这种想法有多谬误。

或许在许多人看来,农业项目花不了多少钱,就算是有机农业,不过也就是比平常的农业项目多投个30%左右而已——然而实际上,真正做过农业的人就知道,这一行最大的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风险因素众多且不可控;如果你敢用投互联网项目的思维方式和收益预期值去投生态农业项目,绝对来一个死一个,来一对死一双。

要知道,有机农业本质上是生态农业,那些有机农业项目要么是种养结合的复合型项目,要么就是因地制宜,自建一套简易生态循环系统的纯种植项目……但不管是哪一种,具有着生物多样性是一定的(打着有机名义的大棚类种植项目不在此列,对于这一类产品究竟是绿色食品还是有机食品,杨铸保留自己的意见。)

而在农业管理上,每一个品种就是一个专业,养鱼是一个专业,养鸡也是一个专业,种水稻或者水果又是一个专业,再加上昆虫、微生物、堆肥、防疫等等那么多专业下来,对于新手来说简直就是个无底洞——那些一开始以为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的区别只是土壤和农药花费的不同,只计入这三块投入费用的人,无一不死的很惨。

第四种:死在销售渠道上。

其实这种说法是存在一定争议性的,毕竟在80年代到千禧年初,这段时间里,华夏一些有机农产品在欧美和东北亚是很有市场的——虽然多以菌类、竹笋、水果和天然鱼类等为主,但主要是当时国内并没有意识到有机蔬菜和水果这些产品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吸引力和溢价价值,再加上国外采购商刻意隐瞒,因此错过那一段有机农业发展的真正黄金期。

而到了2010年以后,滇南大理那边的某个专注于有机大米和蔬菜的企业,很容易就在短短几年内打开了各大一线城市的市场,以当时一个极高的价格把有机大米和蔬菜以称重配送打包的形式配给那些追求健康和生活品质的人——想想看,当初仅魔都一地便有十多万会员,除去有机食品本身对中高端人群的吸引外,作为滇南结伴帮扶的对象,魔都政府在其中出力也是功不可没,因此,对于这种优质项目,至少官方渠道是很乐意对其开放的(我知道现在各地都在喷魔都,看过某些被封章节的读者也知道我并不喜欢那个地方,但有一说一,作为一个服务型机构,魔都政府在有些事情上做的还是很到位的,对于滇南的帮扶力度的确也很大,因此我一直都跟我滇南的朋友说,别的地方的人可以骂魔都,但是建议你最好保持缄默。)。

只不过,后来这家企业被爆出有机造假,那些大米和蔬菜有一半以上都不符合有机标准,而是使用了农药化肥,最终这个项目轰然倒塌,并且在消费者群体里很是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大理或者魔都的朋友,请大声说出这家企业的名字)。

至于再后来……

一方面是自媒体的兴起,再加上电商时代的商家们变着花样作死,有着太多食品行业和农产品内幕被爆了出来,导致了民众对于某些东西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也导致了这些有机农产品的获客成本高到吓人——前不久深城某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之所以倒闭,很大原因就是获客成本太tmd离谱了,平均5000元/个用户的获取成本,没有行业巨头撑腰的情况下,有几个公司抗的起?

而杨铸之所以一副失心疯的模样,非要头铁地往有机农业里冲,其实除了他心里那古怪的执念外,也是因为在他看来,现在这个时间点,已经是介入有机农业最后的机遇了。

从天时来说。

此时国内民众的实际购买力在拉平时间线后,其真实水平虽然跟后世差了一截,但中间的差距其实远没有寻常人以为的那么大,再加上此时的房价距离顶峰时期还差了七八个珠穆朗玛峰,因此可自由支配的资金,反而比后世更为宽裕。

而且,在杨铸的设想中,初期有机农产品的基本盘根本不在国内,而是在欧美和东北亚——要知道,漂亮国一直想把华夏当成风险分散地和蓄水池,积极地加强双方商业合作,因此在某些小算盘下,即便杨铸在漂亮国搞了些并不如何令人喜闻乐见的风雨都能够容忍,更何况初级农产品这种敏感型根本不强的东西?

没错,这才是杨铸心目中真正的天时——左有充满小算盘的漂亮国和他们在东北亚的两个小弟,右有已经开始跟漂亮国开启币缘战争,同样需要拉拢华夏的欧盟,足足10亿多人的高质量基本盘,杨铸可以肯定,即便现在搞有机农业的成本再高,靠着出口也绝对能对冲各种商业风险。

从地利来说。

此时的华夏土壤情况还远没有恶化到后世的那么严重,而且由于当前社会成本有很大一部分都转移到了农民身上,导致农民在不堪重负之余,在客观上减少了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就是说,此时的土壤依然还有救,现在来改良土壤,投入成本相对最低,而这块的费用,时间越往后,成本越高,改良难度越大。

而且杨铸之所以如此执着于改良土壤,甚至在双庆、东北、滇南等有众多合作项目的地区强行推广希望农业科技近乎以贴本价格售卖的有机肥,自然也有他的用意;

一份肥沃且可供循环利用的土地,除了能大幅提升作物产量和品质外(一个不是冷知识的冷知识,土壤有机质超过3.5%的话,只要管理和追肥合适,亩产并不会比用化肥的低多少),也能降低生产成本——当然,更重要的是,一块肥沃的有机土壤,配以营造出来的生态系统和严格的管理标准,能真正恢复各种中草药的效用,对他另一个计划绝对至关重要。

从人和来说。

后世诸多有机农业项目面临的种种困境对于当前的铸投商贸和铸投国贸来说,根本不存在任何阻碍。

乡土社会的隐形成本?

对不起,不管是铸投商贸还是希望农业科技公司在进行有机农业项目的时候,全部会采用双层ppp股权架构——这些田地都成了村民们有股份的有机农业项目了,你总不能天天跑自家地里偷菜吧,完全得不偿失啊!

这些农业项目的日常管理难?

对不起,既然是双层ppp架构,那么除去向你免费提供生态化防治技术培训和指导外,剩余的怎么种、什么时候种,全由农户自己决定;到时候铸投商贸会用一个极高的收购价和极为严苛的收购标准来向农户购买农产品——如果你想少卖钱,或者根本卖不出钱,那你就尽管偷懒,又或者在日常管理上偷工减料吧。

资金链断裂?

对不起,杨铸这几年最不缺的就是钱,除了铸投商贸在源源不断地下金蛋外,远在大洋彼岸的铸投私募也逐渐释放一些“共享项目”的股权——对比于资金,杨铸反而更担心各种有机农业的应用技术迟迟得不到突破。

销售渠道受阻?

拜托,铸投国贸是靠什么在欧美立足的?包括有机蔬菜在内的各种速冻蔬菜啊!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靠着触角越伸越深的这伙土匪,你觉得这些有机蔬菜会没有销售渠道?

就算是过上几年,国际环境有所变化,这些有机食品在国外不好走了——但是,那时候国内的生活标准也彻底提升上来了,这不还有专门玩内循环的铸投商贸么!?

当然,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或许到了几年之后,不管是铸投商贸还是铸投国贸,都将成为明日之花,但是杨铸有信心,至少五年之内,这两家公司死不了。

………………

五年……

已经被老李头灌的东倒西歪的杨铸自嘲一笑。

五年,也够了。

就算是到时候自己的两家公司都倒下了,这不至少还能留几个火种么?

https://www.xddxs.co/read/46127/30154949.html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www.xddxs.co。新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xddxs.co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