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真的不是架梁抽梯?(2 / 2)

加入书签

“投资回报率是回报和本金的比值,本金无需解释,回报可能才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既然我们投了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两个领域,并且打算推进ipo,那么未来的投资回报率主要来自于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这些企业的盈利分红,一个方向是股票的资本增值,简单点说就是股价的上涨。”

“所以,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股价上涨的动力来自于哪?”

“如果按照你们欧美的传统,股价上涨的动力自然来自于良好的市场预期、一份份出彩的财务报表、以及一个个利好消息;”

“这些都对,但又不完全对……或者说,在我们华夏人看来,这些要素是对的,但你们欧美人的节奏不对头,根本没有把这些要素的真正价值完全发挥出来!”

节奏不对头?

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是嫌弃我们的节奏慢?

两名大佬有些狐疑地对视一眼,不太明白李骏这话是什么意思——就算他们再不懂金融,也知道不管是做什么事,都需要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布局,做出来的数据也要经得起推敲,且不论对方嫌欧美这边的节奏太慢是不是凡尔赛,但为了加快节奏不惜漏出可供竞争对手攻击的漏洞,值得么?

李骏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两位先生,估计你们是误解我的话了;或者换一种说法……你们见过冲过浪么?”

冲浪?

连续性波浪运作?

两位大佬闻言,隐隐猜到点什么。

李骏笑了笑:“同样的要素,同样的预算、同样的均线人力,按照你们以前的玩法,无非是实现1+1=2的基础效果而已,虽然发挥了各个要素的价值,但也顶多算得上无功无过而已——就像是平静的海面一样,虽然水底下的动力强劲,但不会令人情绪波荡”

“但是,同样的长线规划,只要微调一下节奏,按照一种规律来集中爆破,在市场中就会实现1+1>2的效果,如同沙滩旁高达数米的波浪一样,在脑海中挥散不去之余,也让更多的人按捺不住冲浪的冲动——虽然都是同样的能量,但引起的效果却截然两样。”

“我们要做的是具有战略价值的长线项目——什么才叫做具有战略价值?”

“光从学术论据上讲它多么多么重要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重点是赶紧要让越来越多的人来知道它、对它感兴趣、然后使用它,并最终形成风潮——体量决定价值,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两位先生都懂,我就不需要废话了;”

“事实上,在我们看来,1+1>2并不重要,1+1+1>4、1+1+1+1>8才重要——当我们通过有规律的密集操作,实现了四个一相加大于八的时候,我们所说的【势】就形成了,项目就稳了,后面的战术也不那么重要了,我们也可以开香槟庆祝了!”

说到这,李骏自信地笑了笑:“资本市场中有个遛狗理论——意思是说股价是条狗,项目是个人,狗总是来回于人的前后,有时候跑到人的前面,有时候跑到人的后面,但最后都会回到主人的身边。”

“在你们看来,股价这条狗,在人前人后是资金的驱动,钱多票少的时候,票的价格就贵;钱少票多的时候,票的价格就低;钱多与少,是资金流动性的问题——这种基于即时性短线资金流动性的基础操作,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技术性的手段而已。”

“多数情况下,狗总是被人用绳子牵着,人向前的时候,狗虽然前前后后,但最终是向前的,人向后的时候,狗即使向前跑的再远,也最终是向后的;人的运动轨迹,是项目价值的运动轨迹,核心取决于项目的内在价值——而我们更看重的则是如何把项目的内在价值在短时间内催化出来,从而利用大众的想象空间和从众心理,把这个人幻化重塑成一个泰坦,把那只狗变成一头牛!”

嗯~!???

两位大佬齐齐一惊,在漂亮国这个喜欢吹泡泡的国度摸爬滚打了那么多年,他们当然知道大众层面的想象力是一股何等庞大力量——事实上,由于具备着向全世界吸血的能力,漂亮国从来都具有把想象变为现实的能力。

只不过……

德克萨斯州的那位大佬想了想,说道:“李……这就是你这段时间猛着让人出头,在技术完全没有成熟的情况下,一会让新能源卡车出来视频作秀;一会让人开发布会,宣称便携式太阳发电装置已经进入实用阶段等等一系列密集动作的原因?”

李骏点了头:“评估一家企业的价值,核心在于对未来的可预测——而对于新能源以及智能汽车这种充满着旧有利益群体阻挠的新兴赛道,初期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大众心里形成【既有事实】的印象,从而预支他们的期待值,用以对抗各种各样的质疑声和阻挠手段。”

说到这,李骏看了看皱眉不语的另一位大佬:“我知道两位先生在担心什么,也知道大众的期待值管理充满着风险,一旦规划好了大众的期待时间阈值,到时候却交不出具有足够说服力的产品,那么就会给项目带来沉重打击。”

两位大佬瞅了瞅他,心说你知道就好。

李骏不以为然地笑了笑:“在欧美这边的人,往往把变和不变当做了绝对的概念,就算引入了时间这一要素,也经常否认那些不符合他们预期值的产品——从这方面来讲,在欧美这边做大众的期望值管理远比在华夏难得多。”

“但是……如果我们用c端的标准去挑逗大众的期望值,中途却拿出b端的产品来交叉替换大众的预期呢?”

“一旦产品没有直接作用在消费者自己身上,是不是既可以规避了预期值不达标的风险,又可以基本保持他们的预期热情呢?”

“等到那时候,就算我们的c端产品依然不成熟,但离成功也不会太远;所谓百里路行九十九,无论是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不会轻易放弃,毕竟心理沉没成本在那放着,再加上有b端产品在那放着,大部分人就算自我欺骗,也会咬着牙撑到c端产品正式面市的那一天——如此一来,我们不就可以很好地对冲了项目初期透支大众预期值的风险了?”

两位大佬眼睛一亮,顿时捕捉到了李骏话中的华点。

一是“b端产品”。

要知道,无论是能源领域还是汽车领域,b/c端的产品既有共通性,又有隔绝性,中途玩一手交叉替换,可谓是绝佳的预期管理手段——就像byd在新能源公交车这块打出名气后,就算他迟迟不出新车,但没人会怀疑他们做不出好的新能源轿车来。

这个逻辑本身没问题,但中间的猫腻是……b端产品是不面向大众的,好与不好全靠企业和媒体吹,大众压根底就不知道(声明一下,这里不是指byd,事实上我也很喜欢byd。)

在漂亮国,各大利益集团的实力和隐性关系网超乎国人的想象,只要你肯分出点蛋糕除去构筑利益共同体,不管是采购b端产品的企业也好,媒体也好,基本上就不可能说“不好”!

到时候随便找点产能、批文之类的理由,再花钱找几个ngo以环保的理由闹闹事,给c端产品腾出来几年的缓冲期丝毫不是难事——任何新产品,只要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会有造不出来的时候?

第二是“心理沉没成本”。

说起这点,两位大佬忍不住想要给李骏一个大大的点赞。

玩过游戏的人都知道,一款泡菜游戏能让你一玩就是好几年,并且持续不断地在里面充值,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这款游戏有多好玩,而是你舍不得卸掉它——里面有你花钱买的装备、经验、等级、称号、朋友或死敌,一旦你卸掉了,这些东西就再也没有了。

用商业的术语来讲,这叫心理沉没成本,用文艺点的话来讲,那就是你的青春!

事实上,只要不是游戏公司作死,太过于竭泽而渔导致万家的反感,大部分人是很难一下子就告别这款游戏的。

而李骏的这一手期待值的交叉替换,则是很好的利用了这一心理,只要中间态度诚恳一点,操作得当的话,这些投资者和股民不但会给项目腾出足够的缓冲时间,等到c端产品上线的那一刻,甚至还会主动转变为死忠粉,不但自己会买,而且还会向旁边的人拼命吹嘘和推荐这些产品起来——这种效应有点类似于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但要轻的多,其原理无非是想向别人证明自己是对的,不是一个傻瓜。

………………

一个小时后,几位大佬离开了,大抵是觉得李骏的话从大方向来讲没有什么问题,以他们自身的实力,中间一些环节也搞得定——最重要的是,他们判断铸投私募前段时间的反常动作主要是中西方运营思维的差异,并非吕思思和李骏等人打算搞小动作。

至于说事后的推演分析……那自有专业团队来做,他们用不着伤这个脑筋。

看着车队离去,李骏和吕思思齐齐舒了一口气,

抹了抹额上的虚汗之后,李骏朝着吕思思问道:“吕经理,话说回来,老大为什么这么急着把那些项目变现啊?”

听出了李骏言语中隐隐地埋怨,吕思思翻了个白眼:“我怎么知道,老大又没给我说原因,你不是上个月刚回国见过他么,你那时候怎么不问?”

李骏一头黑线,这事严格说起来是铸投私募的活,自己吃多了撑的才会当着杨铸的面问这种有些出线的问题——再说了,自家老大那段时间心情明显不是很好,自己要张那个口,岂不是往枪口上撞么?

还有,那位来自芝加哥的大佬,临走前意味深长地暗示自己等人活接的太多,新能源这块还没搞定呢,就又要插足医疗板块了……这到底是什么个意思?

想到这,李骏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看着天上阴沉沉的密云。

哎……

老大这半年来明显瞒着自己和吕思思悄悄干了些事情,就是不知道到底是在干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